比如他们对更大的主流叙事,态度就不是正面批判,而是调侃、戏谑。这种调侃并不一定对应着反抗,反而可能是一种接纳。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是“00后”最常使用的社交平台,其中“鬼畜区”是亚文化创造力最旺盛的频道之一。如今,在“鬼畜区”最受欢迎的“素材”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朱广权。一个看似严肃的形象,被“00后”用数百万个“一键三连”捧成了B站“网红”。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甚至在道德观念上趋于保守。近几年来,《包法利夫人》《英国病人》《泰坦尼克号》等经典作品陆续被年轻观众冠上了“三观不正”的名号——“00后”似乎非常重视正确的“三观”。
“新家庭主义”
对于大多数“00后”,父母往往是他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人。代际关系是理解“00后”的重要切入点。
“00后”的父母大多为“70后”和“80后”,他们在小时候可能体会过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冲击和活力,以国企为主角的“单位制”在这个时代迅速瓦解,独生子女成为主流。投射到家庭关系中,“70后”和“80后”们在社会经验、社会资源价值观上与父母的差别迅速拉大。
当这群人成为父母,代际之间的关系不会像上一辈那样紧张,“00后”与父母的价值观冲突也没有那么激烈。
学者周晓虹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个概念叫“文化反哺”,来描述当时的年轻人帮助父母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过程。到了“00后”这一代,由于信息渠道的丰富,文化反哺发生得更早了,“00后”在家庭中显得更早熟、更有主意,他们从小就能决定假期去哪里旅游,或者新家该如何装修。
但另一方面,和习惯了靠自己的父母不同,“00后”并不倾向于更早从家庭中独立,相反,很多人习惯了一种新的与家庭绑定的模式。
有学者将其概括为“新家庭主义”,指的是一种家庭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不同于强调宗法和血缘的传统家庭,在由“70后”“80后”父母与“00后”孩子组建而成的新家庭中,代际关系往往是一种更亲密的合作关系,并且会有共同的成功标准。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教授阎云翔说,随着中国社会的系统性风险变得越来越显性,处在风险中的个体被要求自己面对和解决系统性风险,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应对,最后只能找家人分担。
在生活成本飙升、房价居高不下的大城市,家庭变成了一个需要合力经营的项目,家庭成员之间的捆绑也越来越紧。
“00后”比以往的任何一代人更能意识到利用家庭资源的重要性。你可以在社交网络上找到一些“00后”对择校、择业等重大选择的疑问,但有趣的是,在表达犹豫的同时,他们可能会详细罗列父母的收入情况和家庭资产,并将后者视为自己做出选择的主要依据。
这种务实可能来自父母。“70后”“80后”这一代人是流动性最强,也最能通过自身努力完成阶层转换的,他们成为父母后也比自己的上一辈更懂得“鸡娃”之道,从弹钢琴、跳芭蕾到学马术、练冰球……唯有前进,没有退路。
温 室
如果一个人2001年在中国出生,那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祖国迅速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成为世界工厂;这个国家的GDP增长了8倍,经济总量从全球第6位升至全球第2位;有5亿多人从农村进入城市,有上亿个家庭拥有了私家车;人们有能力购买海外的产品、到海外旅游,留学变成一件可行的事;这个国家甚至举办了两次奥运会。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之下,“00后”可能会觉得“增长”“进步”“领先”都是理所当然的。“温室的花朵”不再是带有情绪的陈词滥调,而是形容“00后”比较恰当的描述。
祖国实力的实际增长,使得民族主义在“00后”一代引发的共鸣达到一个高峰。在消费市场,“新国货”的崛起是典型指征。腾讯社交洞察今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消费态度上,有超过一半的“00后”受访者表示“国外品牌不是一个加分项”。该报告认为,支持国货是“00后”关心国家的一种方式。
2020年起,“00后”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大变局”,也体会到“进步”并非理所当然。
总有一个时刻,“00后”会意识到:温室并不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