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是一种方向,不怕路途遥远,就怕中途迷失。
余华说:“我为什么写作?因为我不喜欢当牙医,我想每天睡觉,想不上班,且写作的稿费还能归自己不是。”
汪曾祺说:“我为什么写作?是因为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巴金说:“我正是因为不善于讲话,有感情表达不出来,才求助于纸笔,用小说的情景发泄自己的爱与恨,从读者变成了作家。”
不难看出,他们写作的原因并没那么复杂,就是这么简单,甚至有点“戏谑”。也许你是渴望用文字疗愈自己,也许你是为了稿费,也许你是为了提升自己。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我们就应该回归简单、淡定的本心,忠于自己,正如这默默无闻却能傲视风雨、自强不息地生长在山间路旁的草木。不违本心,活出真实,卑微但不自卑,率性但不张扬、不刻意、不造作,不与风争鸣,不与日争荣,自由自在诠释生命的充盈,悄然地完成自己平淡却丰富的一生。但不少人觉得写作很难坚持,不知道如何能按时完成文章的创作,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在最初的热情和新鲜感褪去之后,我们终于发现,写作原来并不如我们想的那般光鲜。相反,它是一件孤独且痛苦的事情,是的,痛苦。
不知你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时候,生活一地鸡毛,忙得连放松的时间都没有,还要完成五天一次的写作打卡;有时候想破脑袋,搜肠刮肚,坐在电脑面前苦苦憋了好几个小时,写出的话反复否定;有时候自己辛辛苦苦熬夜写完的文章,投稿后如石沉大海,无人问津,自信心受挫。
好像,这些都让人无比沮丧、懊恼。久而久之,你甚至对写作产生深深的恐惧心理。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写作,给自己找罪受,让自己这么痛苦呢?因为热爱,难以割舍,我们需要这样的“痛苦”来磨炼自己。“痛苦”也是一个人思想深度的原材料,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去穿越这份痛苦、反思痛苦,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没有捷径。当然,这里的“痛苦”指的是看书、写作、感悟等系列过程中经历的痛苦。一个人从文字当中感受到痛,这份痛就会转化成力量,而写作的本质就是思考。不管你写作的初心是什么,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写作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输出与输入同样重要。路遥曾说:“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活着就是要时刻接受磨难。”假如你不想被生活狠狠抽打过耳光之后再得到脱胎换骨的成长,无疑通过书籍去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是最好的成长方式。但,只阅读不写作,你怎会逼着自己将心中所想转换成文字?只存在脑子里的思考和写下来的感触可是两码事。只写作不阅读,你的文章就极其容易变成个人狭隘的观点,通篇的“自说自话”。
有人说,一旦你知道为什么而生活,你就能承受任何一种生活。同样,一旦你知道为什么而写,你就能更加坚定地去坚持。轮船之所以能够在浩瀚的大海中停靠,不是因为海面没有狂风巨浪,而是因为它有坚定不移的掌舵手;候鸟之所以每年都要大量地迁徙到固定的地方,不是因为它们不想拥有更多的领地,而是它们知道哪里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归宿。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却常常忘记初心,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走得十分茫然,多了许多柴米油盐的奔波,少了许多仰望星空的浪漫;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而来,又要到哪里去。途中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竟让我们迷失了最初的方向。纠结迷茫的时候,让我们在最空的地方安坐,放空心灵,让心归零。人生有时候,需要缓冲来清醒,需要思考来明志。摒除欲望杂念,唯有此时,那份初心才会拨云见日,再次明朗。不忘初心,坚定内心的追求,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