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沓又叫复唱,是诗歌或者散文创作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社会生活中,复沓之美也无处不在。
记得前年到乌鲁木齐,我去了趟国际大巴扎,在一家壁毯店里就看到了纷繁复沓之物。店铺里的壁毯绚丽缤纷,山水、草原、花卉、鸟兽、骏马、人物、建筑等题材都有。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图案古朴,工艺精湛,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很浓郁,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复沓之美。
简约与复沓大概是反义词,但它们之间并不排斥,而是各有其美。如果说简约之美是用一朵花来代表春天,那么复沓之美就是用万紫千红来对整个春天的铺陈。
这种铺陈,是一唱三叹、一顾三盼、一波三折,形成一种回环美。《诗经》里的篇章最善于利用这种复沓之美。如《关雎》里再三吟唱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把痴情男子的九曲回肠都唱了出来。又如《蒹葭》里,唱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后,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反复,将三千年前的那个秋水澄明的早晨,唱得瑟瑟嗖嗖、山长水远。
宋人李之仪有《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就是典型的复沓回环作品,那种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味,呼之欲出。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复沓除了在文学作品里出现外,在建筑、园林、戏曲等领域也有表现。
我们客家人的围屋,就是一种复沓式的建筑,围楼之内,多厅堂、多进式,配以回廊、厢房、过道、天井,甚至窗台、门廊、檐角都是纷繁复杂,极尽华丽精巧之美。
在江南,以苏州为最的园林建筑,又是另外一种景象,浓翠掩映、柳暗花明、九曲回廊、波光倒影、假山亭榭等让人叹为观止,似乎要把外面的山重水复都“搬”到家里来。
小时候,跟着母亲去看大戏(粤剧),里面的唱腔、调子拖得很漫长,我不耐烦了,母亲安慰我,很快就好了,可是戏台上还是一拖再拖,咿咿呀呀唱不完。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所有戏曲的共有特色,唯长长的唱腔才能把情感表达得更深更细,达到低回婉转、荡气回肠的效果。
我们高中时的一位数学老师,上课很有特色,总要把一道计算题复杂化,列出一大串公式,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解出来,而结果都是一样的,让我们深深感受了数学之美。老师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掌握了其中一种方法,你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老师用最复沓的方式,给了我们最简单的启示。
复沓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母亲每次进城来看我,总是带一大包东西,家里种的水果、时鲜蔬菜、糍粑粽子……爱,有时也要复沓。
我终于明白了维吾尔族人的壁毯为什么要做得如此绚丽缤纷,是因为生活中繁盛之美不多。而人生需要疏密有致,需要简繁结合,方能和睦、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