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是乡情

千里绵延起伏的大别山,是革命的摇篮,是工农红军的策源地之一,是孕育发展了中国革命重要老区,豫南的山山水水,到处可见红军和当年无数革命烈士的红色足迹;大别山也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了一条条源自大别山的清泉河流,源自大别山麓的,淮河的上游的支流泼陂河,更是哺育了千年商旅古镇——泼陂河。

泼陂河镇始建于元代,明代称“泊陂店”,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最早的历史记载,就是在南北朝的北魏北齐时期,为了治理战乱流民,安定地方,中央朝廷设立了南朔州,这个南朔州,以齐坂城为治所,治所地古代齐坂城位置大致就是在现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南朔州辖区略大于今信阳市范围,涉及湖北、安徽部分地区。因此,泼陂河古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

泼陂河镇境内文化古迹众多。镇内的永济桥又名万金桥,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桥下由九个拱形孔连缀而成,宛如弯月,古桥造型显示了建筑力学和美学的精巧契合,是河南现存最长、最大的古代联拱石桥,距今整整四百年,是古代光山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对于了解我国明代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明清古街位于泼陂河镇老街,南北长两千余米,是一条保存较好的明清商业街。古镇的周边还有紫云山(俗称大石头)、龙王庙、黑龙潭、钟鼓楼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及历史文化传说

我虽非泼陂河本地生人,但因为姥姥家就在泼河古镇老桥北头的明清老街(后来命名西北草街)上,由于兄弟姐妹众多,老家农活忙,父母照顾不过来,于是被父母自幼寄养在外婆家,姥姥及三姨抚养带大,后来又在泼河上了初中,高中,直至考上大学离开泼河古镇,因此对泼陂河古镇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怀有深厚的感情

自从离开泼陂河古镇到郑州读大学以及毕业上班以后,二十余载每年虽也回老家也到泼陂河古镇姥姥家拜年,也曾有多次到泼陂河古镇故地重游,去河边去老街散步徜徉,但总是来去步履匆匆,心海未曾留下涟漪,也未曾留意到古镇面貌随时代大潮快速的沧桑变化。

直到两个月前,因事再次回到泼陂河古镇,静心故地重游,我被眼前的种种情况惊呆了,眼前一幕让我极其陌生和伤感:过去的厚重历史街景和河边优美的环境不见了,就连原来九孔古桥,桥南一孔居然让垃圾掩埋而不清理,变成了八孔桥……

面对此情此景,沉积在岁月深处的记忆,突然被眼前悲凉的情景唤醒,沉在心底的责任感被激起,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历史的罪人,延续传承几百年的竹林,大片沙滩,清澈河水,历史古桥和商旅古街河流历史古镇遗产忆渐行渐远,而以牺牲环境开发的那些房子,要么烂尾废弃,要么空置无人居住,给后人留下了大量毫无用处建筑垃圾,既破坏了环境,又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真是可悲可叹!

每念及此,脑海中昔日情景便如止不住的溪流,一段段记忆中的河景浮现脑海:

融融的月光下,临河的后门旁边,外婆手摇纺车,一边纺线一边哼唱小曲。门外的河边,蓝天白云,清清河水泛着片片磷光,河边是青翠的竹林,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得其乐。

清晨绕古镇沿河流环走,感觉风停雨住后的泼河古镇,像散文诗一样浪漫雅致,我越看越着迷。河边盘根错节的古树、茂密旺盛的竹林、布满绿苔的石阶,组成一幅古朴宁静的生活画卷。

极目远处的水库大坝、山峦,传说中的黑龙潭、何仙姑的传奇,如同昨天烟雨中的薄雾,已变成今晨的轻纱,萦绕在翠绿的紫云山间。山体上植被的颜色由浓绿、翠绿、浅绿混合呈现,颜色层次丰富,宛若一幅长长的画卷。

大学毕业后,虽然一直从事房地产文案策划,房地产营销研究,及一线带领团队实战销售。业余时间,却喜欢徜徉的文化与音乐的海洋,为激发大家热爱家乡,推动保护历史古迹,为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于是利用热门歌曲《成都》为底子,自己填词,自己演唱,自己制作视频《泼河》,发布到网上,并号召大家进行转发。

视频《泼河》,打动了泼陂河人民心底的柔软部分,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热情,与大家产生了高度共鸣,引起网友们大量转发,点赞和评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家纷纷留言评论,讨论,大大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怀和迫切要回家看看的强烈愿望。

人间最美是乡情。泼陂河是养育我的地方,为宣传家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就当是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情回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