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悟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读书多了,身上自然散发一种书香气息,言谈举止间总会流露出读书人特有的知性,清新脱俗,温婉亲和,富有涵养,且过目不忘,这种气质是别人模仿不来的。

我身边不乏其人,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她高雅靓丽,说话总是轻言柔语,举手投足自带一种别样的美,身上有着特殊的引力,她的一颦一笑纯真而美好。

她的美是从骨子里透露出的,是任何化妆品都无法修饰的,正如一杯清香的茶,喝着喝着味道越来越浓,让人欣赏,使人喜欢。平时朋友都叫她宝丹,而我总喜欢称呼她“宝宝”。

平日里,我除了工作,闲暇之余读读书,写写小文,临摹一张画,听听歌,逗逗狗狗,觉得这样的世界极其享受。

没有更多的其他爱好,不善言谈,名副其实的笨嘴拙舌,当然更是“宅女”。好像记事起,就是自己一个人坐在门口看着乡里乡亲们忙着农活。因为母亲是教师,也是忙于生计,没有太多时间陪伴,除了家里养的小动物,还有几个儿时伙伴,其他时间便是独处,那时,不觉得与孤独有关。这样的独处习惯一直延伸至今。

曼迪·赫尔在《安顿一个人的时光》曾写道:“一个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滞不前,也可以是一场充实、美妙、精彩纷呈的冒险。”我一直认为,人一生其实都在孤独中度过,不如说是一种“静看庭前花开花落,远望天边云卷云舒”的淡然之境,喜欢这样的生活,也喜欢坐在书桌旁,倒一杯清茶,放空自己。

一日,厦门旅行归来,好友宝宝相约一起茶社喝茶,一说起茶社我就会想起老舍笔下的大茶馆。在那个时代,一些有钱有闲的富人们,手拿烟袋,提着鸟笼,要上一碗茶,边喝边挑逗笼子里的鸟,鸟儿发出清脆的声音,逗着主人仰着头哈哈大笑。也有忙碌的商人,相约茶馆边喝茶边洽谈生意,还有一些有钱的姨太太们,喝着茶打着麻将,时不时会听到她们提高嗓门那清脆的笑声……老舍笔下的茶馆,俨然成了大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驱车半小时,来到相约的茶社,宝宝让我真正体会到那份友情,蕴涵爱意,分明是一壶暖心茶。

宝宝与熊先生早已到达。一进茶社便闻到一股淡淡茶香补面而来。

印象里,熊先生温文尔雅,言语温和,从交流中不难看出是一位骨子里透着刚强之人。

从他懂茶的程度看,便知茶成了他一种智慧生活。因为懂茶,熊先生便给我们讲到如何喝茶,哪些茶对女性比较适宜。比如普洱茶降三高,绿茶抗氧化,红茶舒张血管等等。当然,喝茶对每个人身体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喜欢绿茶,有些人喜欢红茶,熊先生如是说。

我的一位校友张先生也讲道:茶不是每个人都适宜。肝不好适宜黑茶或绿茶,心脏不好适宜红茶,红茶和黄茶适宜胃不好的人群,肾不好适宜喝黑茶或白茶。

经他们这么一说,才知道茶原来有这么多学问,窃喜以后便知如何选择喝茶。

我这一个出生在有“茶都”美誉之称的信阳人,对茶的功效了解竟是微乎其微,俨然是一位小白了……

因为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只知道孩提时,长辈们大瓷缸子里泡的是舒展的大叶片,那棵棵茶叶如刚刚采摘的绿宝石,鲜嫩水灵。

那时,家里待客最好的饮品就是信阳茶,饭前一杯茶,饭后一杯茶,三五老友相聚,泡上一壶,满屋茶香,看袅袅上升的水汽,惊艳着年华。参加工作后,也喝过不少茶,天津的红茶、西湖的龙井、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陈茶梗都尝试过。喝过的这些茶,至今提及,我都说不出它的口感特质。

我的家乡信阳除了有“茶都”的美誉,还有小江南之称的美好。而信阳毛尖便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一直以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

小时候也常听母亲讲:茶叶分头道茶,二道茶。头道茶,不能错过清明节前,还有雨前茶,也就是谷雨前的茶叶生长迅速,既可以采摘纯芽,亦可一芽一叶,它的叶上有一层白色绒毛,这样的茶属于上等茶叶,味道喝起来更浓郁些。更好的,当然是清晨带着露水的茶芽,因为它最温情

不唯茶,沏茶之水也有讲究,水温不同,沏出的茶香亦不相同。茶在水的沉浮之间,像极了人生历经的风霜雪雨。

人生历经坎坷艰辛,如杯中茶,经沸腾的热水浸泡,起初虽苦涩无味,但后味越来越清香宜人,令人回味。

曾听过茶友说,茶中有禅意,我不懂其理,在此不敢妄说。

更喜欢陆游的《鹧鸪天》里几句诗词:“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而我只想在苍茫如烟的夕照之间,与世上事一丝一毫都不相关。然后,端一壶清茶与陆游的美酒一起对饮,看一卷《黄庭》去欣赏山中美景……

人生百载,恍如梦境。做人终究要学会有颗如茶般心境:褪去浮躁,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