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理想是什么
真正的理想是什么?是一种自我想象,想象我渴望拥有的未来的生活,想象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还是举一个文学作品的例子,那就是歌德的《浮士德》。
有一个老博士名叫浮士德。他在书斋里度过了一生,做了一辈子学问,别人对他都很尊敬。但是,等他老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虚度了此生。为什么?因为他发现自己这一辈子,就学会了一样技能——复制、粘贴。他写了这么多论文,其实就是四处裁剪粘贴,写出来后也没人看。
浮士德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于是,他向神灵祈祷,希望再活一回。后来,在魔鬼的帮助下,他喝下可以让他重返青春的灵药,重回20岁,又过了一生。
他的第二世过得怎么样?他谈恋爱,失败了;想走仕途,没走通;追求艺术梦想,破灭了;最后想建立一个理想国,也没有实现。
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有同感:“老师,这就是我啊!这不就是我一事无成的人生吗?”可是浮士德很满意,上帝也很满意,上帝认为浮士德代表整个人类活出了意义。
这该怎么理解呢?一事无成的人生,它的价值是什么?浮士德做到了什么?其实浮士德就做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保持着一种旺盛的自我想象,以及探索自我和人生可能性的勇气。这条路走不通,我再试试别的;还走不通,我继续尝试;如果方向不对,我就调整。
这样一种对于自己人生的不放弃,或者说对自我的旺盛的想象力,让哪一堵墙都不能将他的人生逼入绝路,任何一种狭小的现实也都不可能囚禁像浮士德这样的人的人生。
我们会发现,这种关于自我的想象,会成为人生的精神弹簧。有这根弹簧,人生就不会被压扁。哪怕巨石袭来,眼看就要把我们压垮,但拥有理想,就无论如何都会保留一份对自己的想象——只要我还有其他的可能性,那我的人生就还有余地。
这就是自我想象的作用:就算走入绝境,也能够在绝境中重启人生。但是如何才能获得自我想象呢?我们可以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你想过上怎样的生活?你认真想过这些问题吗?我们会发现,贴切的自我想象一定建立在对自己的了解之上。
第二个问题:你了解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吗?你得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私人定制”的方式创造出自我想象,这样的自我想象才能变成我们的理想。
失败了怎么办
有的学生会问我:“老师,我被你的论述打动了,决定追求理想。但是,我突然想到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我失败了,该怎么办?”一直以来,失败都是一个让我们畏惧的问题。
大家还记得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吗?《老人与海》写的就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这个老人作为一个渔夫,已经84天没有抓到鱼了。这个失败够大了,所以别人都嘲笑他。
很多人要是陷入这种处境,会觉得很沮丧。当失败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老人认为,你只要做对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每天把鱼钩放在正确的位置”。
所谓失败,是一枚小小的硬币,一面一定是打击,但另一面是契机。浮士德在向神灵祈求第二世人生的时候,许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愿:“假如我可以再活一回,请让我去承担人间的祸福,去跟暴风雨搏斗,去迎接沉舟的碎裂。”
浮士德希望得到一个有风雨冲击、有祸福跌宕的第二世。你会这样期盼自己的第二世吗?
浮士德为什么这样许愿呢?因为他祈求的不是这些坎坷本身,而是一次次可以让能力提升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的能力只有在风雨的击打中才会被激发出来,在压力之下才会被释放出来。
于是,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海明威说“骨头在断过的地方总是会长得很结实”。我们要经历风雨,才能激发出一个更强大的自我。这就是失败的价值。
我也想把这段话送给大家:“去承担人间的祸福,去跟暴风雨搏斗,在沉舟的碎裂声中也毫不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