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谈彼此的金钱观。谈恋爱可以只谈风花雪月不谈钱,但结婚不行。虽然中国俗话总说“谈钱伤感情”,但能够大大方方敞开谈钱的或许才叫真感情。
我跟先生有着截然不同的消费观,我有些挥霍散漫,是个感觉啥都没买却每个月都存不下钱的月光族;我先生则较为勤俭节约,所有的支出账目都算得清楚明白。先生认为我的消费方式“不可持续”,我则将他的消费方式评价为“斤斤计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方式在漫长的家庭经营中必定会引起摩擦。
经过一番交锋后,我们约定结婚后每个月将彼此收入的一半存为家庭强制储蓄,用以抵御未来的未知风险。先生负责家庭的所有日常生活开支,我则要养成记账的习惯,对消费做更理性的管理。上交一半收入作为家庭储蓄,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标准吗?必然会,但人总不能只享受家庭给予的保障却不做相应的付出吧。
另外在涉及对外的非消费性支出时,需要保证彼此的财务状况透明公开。如每年给双方父母的孝敬费用、来自亲戚朋友的借贷需求等,都必须双方知情且获得对方首肯。
五、谈未来的生活规划。婚姻终究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琐事,两个人必须对家庭琐事有同等的参与感,这是我从家中长辈身上得到的教训。我小姨是个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家里什么都不需要我姨父操心,我小姨出趟远门他连怎么烧热水都要打电话去问。再后来家里爆发严重争吵时,我姨父反而责怪我小姨让他在这个家没有存在感,儿女、亲戚都不需要他,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婚姻不应该是场零和游戏,如果长期只有一方在付出,家庭迟早会面临失衡的风险。
在彼此都认同家庭需要双方均等参与的基础上,聊未来的生活规划可能是这次婚前会谈里最轻松愉悦的事情,婚后的二人世界仿佛就浮现在眼前。我们约好,婚后的家务事要按日程表值班,中餐由我来做,西餐由先生来做,洗碗则全由先生负责。在做完家务的前提下,先生可以拥有自由的游戏时间。每年的结婚纪念日要有一定的仪式感,每年起码规划两次家庭出游,每个周末需保证有一天留给彼此。生活不能完全靠按部就班的规划和严丝合缝的分工,但这份愿意分担的诚意还是能够让彼此安心。
六、谈未来的矛盾冲突。情侣时期的我们都是通过热恋滤镜看对方,光环加身,滤镜糊脸,当漫长的婚姻中滤镜逐渐破碎,我们可能会发现更糟糕却更真实的对方。你吃饭会吧唧嘴,我睡觉会打呼噜,你我不过是需要吃喝拉撒睡的凡人。如何接受对方的缺点,如何解决摩擦和冲突,是婚姻的必答题。
幸好我跟先生性格都比较随和,甚少出现固执己见的情况,因此恋爱3 年极少吵架。我们约定遇事必须就事论事、坦率沟通,宣泄情绪翻旧账等毫无意义的消耗行为能避则避,实在情绪上头管不住自己的嘴说了多余的伤人话,事后也应当老实道歉。更重要的是,矛盾冲突尽量在二人之间解决,不可随意让父母等局外人介入,那样除了让事态复杂化,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当然,也必须为婚姻设置不可触碰的底线及红线。
这场会谈过后半年我们缔结了婚姻的契约,迄今已经结婚两年半。这段刚开始的婚姻旅途,大致就是我们当初想象的样子,当然也遇到了不少意料之外的惊喜和惊吓,但彼此也像当初说好的一样,努力做到了对外抵御风雨,对内互相滋养。
虽说人心终归善变,婚前谈好的婚后不一定能一一兑现,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在结婚之前都尝试来一场这样的深度会谈,你一定能够感受到对方是否对你敞开心扉真诚以待,看清楚对方是否对婚姻持有同等的尊重和期待,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扪心自问是否真的准备好步入婚姻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