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春意渐浓,正是挖野菜的大好时机。邀三两好友,携铁铲、竹筐,驱车至城郊,一场亲近自然的“寻宝”之旅便正式开始了。
这个时节,最多的是山苦荬。它有十几个别名,比如:苦麻菜、小苦苣、苦丁菜、苦碟子,等等,绝大多数都与“苦”字相关,其口感可见一斑。山苦荬为多年生中旱生草本,适应性强,山坡上,地埂旁,果树下,沟渠边,阡陌小路,溪间田头,到处可见它们的身影。成群,成片,似乎永远都挖不尽。
我从小喜欢叫它“苦麻子”,因为它的汁液不小心溅到衣服上、皮肤上,很难洗掉,总会留下像麻子一样的小点儿。可别小瞧了它,它可是能够清热解毒的。春天容易上火,严重的时候满嘴起疱,用苦麻子蘸大酱,没吃几顿就痊愈了。它还是很好的饲料,我家的小鸡和小鸭也是吃它长大的呢。
蒲公英,伏地而生,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婆婆丁的嫩叶刚刚从泥土里钻出来,有的呈棕褐色,有的呈深绿色。一铲又一铲挖下去,有的根须粗壮,有的根须细嫩。我们这里都习惯叫它“婆婆丁”。
这些其貌不扬的婆婆丁,不出几日便学会了变戏法。碧绿的生着锯齿的叶,紫红的伸向蓝天的莛,浅黄的簇成绒球的花,在清风中摇曳生姿,美不胜收。待到有朝一日秋风起,飞絮赴天涯,用它们那小小的身躯去丈量大大的世界,无拘无束、随遇而安。无论是坎坷的沟渠边,还是陡峭的山崖旁;无论在空旷的荒野上,还是在杂乱的瓦砾间。喜欢,便好。
正当我们挖得起劲儿时,突然天色暗沉,下起雨来。春天的雨,不似夏天的那般滂沱,总是淅淅沥沥,令人欣喜。冰冰凉凉的雨点儿打在脸上、身上,小风一吹,凉飕飕的。栉风沐雨的这些野菜,虽生于山野,却行走于烟火民间,成为餐桌上一道道可口的开胃小菜。可蘸酱,可凉拌,可加鸡蛋炒,甚至能够揉进窝窝头里蒸。我最爱的,是用它们卷饼,虽有淡淡的苦与微微的涩,但更多的是言语无法表达的香,是那种一入口便入骨的感觉。
趁阳光正好、春意正浓,去大自然撒个欢儿吧,与野菜来一场美丽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