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真的对钱失去理智

人们在消费和理财时总会做一些看似疯狂的事,但实际上没有人真的失去理智。

其背后的原因是这样的:不同的人出生年代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和价值观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在国家的经济形势和就业情况不同,经济激励手段不同,运气好坏不同,因此他们对于金钱的认知和态度就完全不同。

2006 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经济学家乌尔里克·马尔门迪尔和斯蒂芬·纳格尔深入研究了50 年间的《美国消费者财务状况调查》。这两位经济学家发现,人们一生中的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活经历,尤其是成年后的早期经历。

如果你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经济环境中长大,和那些在通货膨胀率低的环境中长大的人相比,你在往后的投资生涯中会把更少的钱投入债券。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力,不是教育或阅历,而是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和地点——纯粹靠运气。《金融时报》曾在2019年采访过着名的债券经理人比尔·格罗斯。采访文章中写道:“格罗斯承认,如果他早出生或晚出生10 年,可能就不会有如今的成功了。”格罗斯的职业生涯刚好赶上利率大跌,而这使债券的价格飙升。这些情况不仅会带来机会,也会影响你对机会的看法。对格罗斯来说,债券就是印钞机,而对他父亲这一代在高通货膨胀环境中艰难长大的人来说,它们是财富的粉碎机。

每个人对金钱的体验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在那些你觉得经历很相似的人之间。以股市为例,如果你出生于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在你10 多岁到20 多岁这个时间段,标普500 指数增长了将近10 倍,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回报。而如果你出生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在你10 多岁到20 多岁这个时间段,股市几乎在原地踏步。因此,出生于不同时期的两组人在各自的一生当中,便会对股市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再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买彩票。美国人花在彩票上的钱比花在电影、电子游戏、音乐、体育比赛和书籍上的钱加起来都多。那么,是哪些人在买彩票呢?绝大多数是穷人。

在美国,收入最低的家庭平均每年花在彩票上的钱是412 美元,这是那些高收入家庭购买彩票金额的4 倍。有40%的美国人在急需用钱的时候连400 美元都拿不出来,也就是说,那些每年花400 美元买彩票的人基本就是这些在急需用钱的时候拿不出400 美元的人。他们将原本可以为自己提供保障的400 美元押在了一个仅有百万分之一的中大奖的机会上。

对许多人来说,这些低收入人群买彩票行为背后的潜在逻辑很难理解。但是认真想一下,或许你就能想象到这样的情形:

他们每天靠着微薄的收入生活。存钱对他们来说是不太可能的。他们也无法指望得到更高的收入。他们没有享受美好的假期、购买新车、支付医保或者在安全的社区买房子的钱。他们如果不贷款,就没法把孩子送进大学。买彩票是他们人生中唯一能实现梦想、得到别人拥有,并觉得理所应当拥有这些的东西的途径。他们买的是梦想,而有些人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过着另一些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这就是人们那么热衷于买彩票的原因。

你不需要赞同这种想法。在一贫如洗时沉迷于买彩票根本不是一个好主意,但这种现象多少让人们理解了为什么彩票市场能够经久不衰。

“你的行为看似疯狂,但我或多或少能理解你为什么那样做”,这句话揭示了我们许多财务决策背后的深层原因。很少会有人简单地根据电子报表来做财务决策。决策往往是人们在用餐或开会时做出的。在这种场合,个人经历、独特的世界观、主观自我、自豪感、营销手段和非同一般的激励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促使你做出决策的环境。

对于为什么有关金钱的决定那么难做,为什么人们总在理财方面犯错,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重点是,理财这个概念其实是比较新的。

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600 年,吕底亚的国王阿利亚特发行的官方货币被认为开人类历史之先河,但理财相关决策在现代的“地基”——储蓄和投资,是围绕一些诞生不久的概念建立的。

以退休为例,2018 年年底,美国的退休金账户中共有27 万亿美元,这成了普通投资者储蓄和投资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工作到一定年限后退休”这个概念在美国最多不过两代人的历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人会一直工作到死亡为止,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期望和现实。直到20 世纪40 年代前,美国65 岁以上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还在50%以上。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旨在改变这种状况,但最初提供的补贴远远达不到一份退休金的水平。1940年,当第一个交社保的美国人艾达·梅·富勒第一次去兑换社保支票时,她拿到了22.54 美元,因通货膨胀调整后为416美元。直到20 世纪80 年代,美国退休人员的平均社保支票金额才超过每个月1000 美元。据美国普查局的统计,直到20 世纪60 年代后期,美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还有超过1/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上。

美国人普遍有一种“以前人人都有退休金”的认知,但这是一种被过分夸大的错觉。美国雇员福利研究所表示:“在1975 年,65 岁以上的人群中只有1/4 的人享有退休金。”而对这些极少数的幸运者而言,这笔钱也只占其家庭收入的15%而已。

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人都有权利并应当光荣退休”的想法才成为现实。从那以后,能够有尊严地退休便成了一种普遍的期望,而方法就是每个人都需要用自己的钱进行储蓄和投资。

让我来重申一下这个概念的历史有多短:美国主要的养老保险制度,直到1978 年才出现;罗斯个人退休金账户直到1998 年才诞生。因此,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不擅长为退休后的生活进行储蓄和投资也并不奇怪。我们并不是对钱不理智,只不过是经验尚浅罢了。

人类驯化狗已经有1 万年的历史,但直到今天,狗身上仍然保留着其远古祖先的某些习性。而我们在应对现代金融体系时只有20 年——50 年的历史经验,却希望能完美地适应它。在这样一个极易受情感而非事实影响的领域中,麻烦就出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无法按理论上的正确方式做出财务决策。

我们之所以经常在金钱方面做出看似疯狂的决策,是因为相较之下在这场游戏里我们都是新手,可能在你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对其他人而言却合乎情理。但是,没有谁真的失去了理智,我们都在依靠自己独特的经验做出选择,而这些经验在特定的时间点和情境下都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