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

我一直视王维为独坐之最。他在《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个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弹琴、唱歌,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有的只是明月这个好友的陪伴,那份闲适自得是俗世多少名利都换不来的。

我也喜欢独坐。独坐在书桌前,读或写,会觉得那些文字像一粒粒种子,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和收获;有时候,又感觉它们像一颗颗星星,给我带来了无限光明和希望……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者,就是独坐。没有独坐之功,万卷书将是何等寂寞与惆怅?

古人说:“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隐士都不是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而是在繁华的都市里,照样能逍遥独坐。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曾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心能静下来,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到周围的清净,否则,无论在哪里都会深受喧闹之苦。

一个人能够独坐,便能享受很多美好,比如安静的思考、恬淡的心境、与世无争的情怀。你尽管安心独坐,或坐在花前,或坐在云下,跟它们聊聊,或者什么也不说。就像诗人顾城所说的那样:“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世间的美,离不开自然。

如果人性都是自然的花草,那该有多好。没有猜疑、误解、心计,而这应该是人性的本来面目。独坐的时候,就远离了这些东西,独坐久了,自己就像自然的花草一样,具有了自然之心。而自然之心是我们奔向成功与幸福的不二法宝。

从功利角度来看,独坐也是世间美好创造的源泉。没有司马光的独坐,何来《资治通鉴》?没有牛顿的独坐,何来万有引力定律?没有曹雪芹的独坐,何来《红楼梦》?没有康德的独坐,何来《逻辑学讲义》?独坐,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一个个美好的世界。

世事纷杂,常扰乱我们的心。而独坐,能让如水的心变得平静和澄澈。心平静和澄澈时,那些乌烟瘴气的私心杂念都沉淀了。这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自己。

当我们是真正的自己的时候,也就能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柳沄在《坐在山里的石头上》中写道:“坐在山里的石头上/时间久了/像是坐在家里那把/脱了漆的木椅上……时间越长越不想知道/坐在山里与坐在家里有哪些不一样/时间越长越想不出/——坐在哪儿/不是坐在生死之间。”可是,世间很多人,不是坐在石头上,而是坐在名利上、权力上、虚假上、阴谋上……并且为了这些蝇营狗苟,不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而他们不承想,最后自己变成了一抔灰,啥也带不走。这样的人,远离自然,而自然最后还是大度地收留了他们。

独坐,就像一座高山,矗立在我们的心间,挺拔着出世的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