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一旦过了特定岁数,人就会发生神秘的“血脉觉醒”。
一开始发现这件事的,是爱拍花爱拍云的那一拨年轻人。看到盛放的月季,忍不住拉近镜头来几张大特写;走在湖边看到荷花,立刻咔咔咔拍上几张。打开相册,红月季粉荷花,年轻人忽然脸色一变——怎么随便一张都适合做头像,绝配“云淡风轻”“静水流深”这样老一辈的昵称?
然后是爱穿彩色的另一拨年轻人。年少时他们永远穿着黑白灰,觉得自己酷得不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胭脂虫红、多巴胺粉、牛油果绿、长春花蓝,他们带着调色盘一般的气势走在路上,无法理解自己前几年为什么错过了全世界99%的色彩,觉得只有大妈才喜欢穿彩色!
还有爱买黄金、爱钓鱼、爱园艺的年轻人,从前觉得这些事儿太无聊了,不知怎么自己就入了坑,发出“真香”的声音。难道世上真有血脉觉醒这种事吗?
我们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各继承一半的基因,同时获得大概70个基因突变。
这些DNA决定的东西,不止我们的身高是1米6还是1米7,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有更多微妙复杂的特质,同样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比如,爱好。
英国家族史网站曾做过一项针对2234个英国人的调查,结果发现,差不多1/4的英国人和他们的先祖有着同样的兴趣,许多人对航海、钓鱼、集邮、跳舞的热爱可能真是“一脉相承”。
你喜欢香菜吗?2012年的一个研究发现,人们对香菜的喜爱度,光是一个嗅觉基因OR6A2的微小变异就能影响8.7%。
你喜欢咖啡还是茶?2018年《科学报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基因变异造成了人对不同苦味的敏感度不同,这会影响到你的饮料偏好。喝咖啡多的人,大多是对咖啡因苦味敏感,对奎宁苦味不敏感。喝茶多的人反之,对奎宁苦味敏感。
你喜欢锻炼吗?2020年《行为遗传学》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50690人,发现运动的“遗传度”在34%——41%。比起慢跑这种单人运动,足球这种团队运动的“遗传力”还额外高出13%。2022年《运动锻炼医学科学》上的一篇论文,从超过15.7万人的基因数据里,找到了19个与爱不爱运动有关的变异位点。如果基因注定你喜欢挥洒汗水的感觉,你就更可能喜欢锻炼。如果你爸妈爱打球、爱游泳,你也在球场泳池来回切换,那你对健身的热爱很可能不仅是耳濡目染,更有血脉相传。
但为什么到了一定年纪,才会血脉觉醒呢?
因为年轻时,我们受环境的影响更大。年轻人通常更在意别人的看法,会在“同伴压力”下追赶潮流——穿潮牌,去网红打卡地,追最火的综艺。年轻人自己独特的部分,反而容易被流行掩盖。但随着年纪增大,我们会越来越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于是继承自先祖的基因开始活跃表达,别人怎么看我无所谓,让丝巾、钓鱼、粉色、荷花都来得更猛烈些吧!
另外,年轻人通常经济实力较弱,更无法决定自己身处的环境。基因就像种子,环境就像土壤,当土壤不合适时,种子难以长大开花。就算天才如爱因斯坦,要是生在中世纪也只能违心地认同地心说,不太可能单枪匹马搞出相对论。而年纪大了,钱包鼓了,年轻时想玩却玩不到的东西,现在都可以买回来玩了。这几年流行的“大人的玩具”,“小朋友玩太幼稚,大人玩刚刚好”,都是年幼时被压抑的基因,在长大后报复性反弹的表达。
环境压力越大,基因能发挥的余地就越小。比如,关于锻炼遗传度的研究同样显示,同住的伴侣往往会影响彼此的锻炼习惯。如果你的伴侣热爱散步,你可能就会苦着脸跟着日行万步。但倘若环境对我们“宽容自由”,基因能发挥的余地就越大,基因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当然,一个爱好并不能准确地定位到某一条基因。爱好属于复杂特质,通常会受到多基因的共同影响。可以肯定的是,基因不是“命运”。基因更像一双轻轻推了我们一下的手,我们未必会走向基因推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