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聊“科学吵架”呢?
因为世间最遗憾的事情,不是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也不是随风而逝的高考成绩,而是每次吵完架之后都发现自己没发挥好。
感情不可多得,高考至多三次,而吵架,是一辈子的事儿。
同事、客户、父母、子女、恋人、陌生人……只要跟人打交道,都难免有不对付想互怼的时候。吵架有时候是因为爱,有时候是因为不可抗力,有时候纯粹是为了保护自己。
可现实中参与了那么多场生活大戏,吵架功力就是没长进。每次吵输时还忍不住在漆黑的夜晚,一个人默默地捶胸顿足:
我怎么就没吵过TA呢?
第五句话怎么能不打个比方呢!
第十二句怎么就没指出TA的逻辑漏洞呢!
第二十八句要站在道德制高地,赶紧高举道德的大旗!
第四十三句应该停顿一下,做一下表情管理!
……
人生需要复盘,吵架也是。
每次复盘完总以为下次能舌战群雄,结果真的亲临战场,半天只能憋出来一句:你……你不讲理!
你以为这篇文章要教你如何抚慰吵输后的幼小心灵吗?
不,这个得请志玲姐姐来做,咱们干脆来个釜底抽薪,讨论分析一下为啥总吵输,以及下次怎么有理有据有逼格地吵赢。
看完本篇,希望你下次能吵赢杠精客户、傻逼领导、人精同事、戏精对象……
咱们普通人吵架,还是求个不受委屈。
吵架水平也是分层次的,硅谷大佬Paul Graham在“How to disagree”一文中提出一个叫“反驳金字塔”的模型,把吵架水平分成了七个等级。
从下至上依次是:
第一层:辱骂
第二层:诉诸人身
第三层:批评语气
第四层:对立
第五层:相反论点
第六层:驳斥
第七层:驳斥主要论点
和社会阶级一样,达到第七层顶尖位置的人永远是少数。以咱们从小接受的逻辑教育程度来看,大部分人能做到第四层“对立”就算不错了。
Paul Graham认为,第一层到第三层完全没意义,水平太低。第四层开始进入可以正常讨论的阶段,第五层算是正常的讨论水平,但仍有上升空间。第六层第七层是高质量的讨论,需要非常重视。
拿出这个金字塔模型,主要是方便大家把之前经历过的吵架对号入座,看一看自己和对方到底是什么水平。
两个人低水平吵架没问题,你可别输啊。
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为啥有人能在吵架中轻而易举地获胜,有人却只能咬牙跺脚半夜躲在被窝里嘤嘤嘤。
不过我们不全部讨论:
第一层“辱骂”属于人身攻击,常见于微博骂战。第五层及以上进入“有效讨论”区,比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储备和口才。严格来说这不是“吵架”,而是“辩论”,获胜者的功夫非一日养成,方法也非一篇文章所能概括。
因此以下仅讨论在第二、第三、第四层这三种级别的吵架中,为什么你总是吵不赢?如何破局?
01科学吵架之别被对方的情绪带沟里
在《思考,快与慢》中,作者卡尼曼将大脑分为两套系统:
系统一:它的运行是无意识是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二:它的运行会让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它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相关联。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更倾向于使用不怎么费功夫的“系统一”,尤其是面临对方的情绪性攻击时,比起动脑思考避免冲突的答案和对方的用意,我们更倾向于冲动应答,或直接反击对方。
举个例子,你在国外玩的时候,从没联系过你的老同学突然联系你,让你帮他代购。你拒绝后,对方激动地给你发语音说:
咱们怎么说也是老同学,找你帮个小忙你都不帮,你什么时候变得那么自私小气了?
如果是你,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估计很多人马上冲动性的情绪就上头了:
你说谁自私小气?!!我哪里自私小气了?
甚至是直接反击:
你联系我就是为了找我代购,你才自私小气!
如果真这么回答,那就是在被对方的情绪性攻击牵着鼻子走。这么说了以后,接下来就要摆出事实证明自己一点都不自私小气,并试图说服对方认同你。
可是仔细想想,其实你从一开始就压根没理由没必要这么做,不是吗?
说实话,这种应对方式很像两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互相朝对方身上扔泥巴,顶多算得上“反驳金字塔”中的第二层:“诉诸人身”。
遗憾的是,生活中这种吵架模式非常常见。
如何破局?
这种吵架模式的层级比较低,破局也不需要拥有多强的逻辑能力,只要在意识到对方的意图后跳出对方设的这个圈即可,总之不要被对方这种带有评论、指责意味的情绪带着走。
因为,面对明显带有评价、攻击性质的表达,一旦开始较真,你就已经输了。《非暴力沟通》一书指出,一旦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就等于默认自己有问题。
这一点,刚满18岁的易烊千玺做得非常好。
在《这就是街舞》第二期中,一个女选手因为男朋友被淘汰,突然打断比赛现场冲下台质问易烊千玺:“到底什么叫打动你?”
女选手的情绪有些激动,不断诉说自己和男朋友练舞非常辛苦,男朋友非常努力。
面对这些,易烊千玺是怎么做的呢?
他几乎没有插话,而是在女选手平复情绪后才冷静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