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时间庇护我也庇护你。那些想象过的,得到过的,等待过的,失去过的人,一个也不要熄灭。
朋友给我反复讲过一个男生,她初中时候的同学。她那时是相貌普通、性格孤僻的尖子生,可能也不是孤僻——爸妈为了省网费,也为了让她好好学习,家里电脑没上网,她也不被允许看电视,融不进女生之间的一切话题。
她们叽叽喳喳讨论周末去了哪个精品店买发饰,昨天电视剧演什么,少女时代和wonder girls到底哪个比较红,这些她都插不进嘴。她是只穿校服只擦大宝的乖女孩,上大学以前,她都不知道擦乳液跟爽肤水的顺序谁先谁后。
朋友回忆说,当时电脑课前有十分钟时间,是可以自由上网的,她就会急匆匆跑到机房,搜一遍同学们平时聊的那些关键词,想下次有话说。那十分钟,相当于是她在恶补青春。
可是没有用。大家话题跳转的速度远快于她的恶补速度。况且,青春期,最能拉近女孩子间距离的,是聊喜欢的男生,谁会跟中规中矩的第一名聊这些啊?
但其实朋友那时候也在暗恋。
她喜欢的是她后排一个狡黠有点小帅的男孩子,据说扣篮很准。印象里中学时代的午休都很漫长,男生为了打球就不吃饭,女生吃完饭路过操场,会三三两两地停下来看。朋友是一个人吃午饭的,也一个人走过操场,站在她们旁边,抱着手臂,孤零零地看一会儿。她看不出球技的好坏,也不好意思始终盯着他看,目光还会假装追随一下别人——朋友说,真好笑,其实压根没有人在乎我看什么,也不知道演给谁看。
唯一一次她能够正大光明看球,是年级里的友谊赛。他砍了很多分,确定稳赢之后就开始乱七八糟运球耍帅,班主任站在我朋友旁边,看得高兴,就随口说了句:“小伙子是蛮帅的。”
朋友听见了这话,抬头,跟班主任相视一笑。
她说到这里的时候,很用力地晃了下我的手臂,她说这居然是自己这场暗恋里,唯一一次跟人提起他。是跟班——主任。
她跟那男生说话次数不多。但有次,数学老师在前面讲题,男生戳她,让她回头,说:“你给我讲一下这个题。”她扭头一看,说:“这不就是老师在讲的那道?”
男生说:“我不要听她讲,要听你讲。”
就这样的对话。朋友给我讲了至少有五遍。
有时候男生腿太长,伸到她腿旁边,她不缩回自己的腿,也不会像其他女生那样怒斥“往后退一点”,就是两个人的腿挨着。
没有人知道她喜欢他,她很小心地保守着这个秘密。校园里其实有另一种残酷。她心里很清楚,如果别人知道了,他们一定会取笑他和她,男生会幸灾乐祸地跟他讲,“那个学霸喜欢你哦”,也会对着她笑得一脸不怀好意,“好学生也谈恋爱啊”。
那一定不是善意的嘲笑。她知道。
所以她很平静地看别人对他和隔壁班的小美女起哄。
朋友说,有一次,两个班拔河,她那阵子刚好脚崴了,留在教室里,结果同学们上来的时候都兴高采烈的,兴奋的点显然不仅在于赢了。她从他们的对话里拼凑出的信息是,隔壁班小美女拔河时滑到了,手肘擦破了皮,她后桌的男生陪她去医务室了。
她说她那一整天都心绪不宁的。晚上回家,她在日记本里写,也许这就是宿命吧,他们才是般配的一对。
她复述这句话的时候,我在旁边笑得前俯后仰。
朋友也笑,她说那时候啊,真觉得天要塌了。
她跟男生闹了好长一阵子的别扭。比如传作业的时候,只伸手,不回头,比如他再把腿伸得很长的时候,她就会用力踩一下。
但男生好像压根没意识到,她在跟他闹别扭。
就这么别别扭扭的,初三结束了。朋友因为父母的工作调动,搬了家,她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初中同学会,所以再也没有见过他。
后来她上很好的大学,留在上海工作,也有了谈婚论嫁的男朋友。今年因为想带男朋友见长辈,所以特意回了老家。结果玩微信的不小心点开了附近的人,刚想退出,就看到了消息提醒:
是当年的那个男生,他说“哈喽美女”。
朋友的手停住了。
过一会儿,他又发了一次申请过来,他说“交个朋友吧”。
他没有认出她来。她样子变了很多,根据外企习惯,微信名字也是英文名。
他跟她说:“哈喽美女。交个朋友吧。”
朋友给我讲完这个事。我说,那——你没有通过他的申请吧?
她说没有。她怕看到他的朋友圈,更怕他开口说话。
她说,在初中的时候,他就是我唯一的朋友啊。
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正在看87版《红楼梦》中探春远嫁那一幕。弹幕里人们在为了探春究竟是不是十二钗里结局最好的一个而争吵。有人说好歹不用看贾府被抄,有人说那时候远嫁了就等于从此孤零一人。我想,其实悲剧未必是“命不好”,跟青春走散,本身也可以是悲剧的一种。
这不是一个凤凰女发达后瞧不起从前的人事的故事,是我想起我另一个朋友跟我说过,她每次去寺庙里祈愿的时候,都会替喜欢过的人也求个平安顺遂。她说,他们从前对她来说是发着光的人,以后也不要熄灭。
希望时间庇护我也庇护你。那些想象过的,得到过的,等待过的,失去过的人,一个也不要熄灭。
朋友问我:“你知道我最想停留在哪个时候吗?”
我说:“您讲。”
她说:“我想停在,我没去的那一场拔河赛现场。那时候他最出风头,陪着隔壁班小美女一起去医务室,成为校园绯闻的焦点。我想他一直停在那儿。”
“可惜不能。”
我觉得胸口很闷,岔开话题问她什么时候回上海,而电脑里缠缠绵绵地放着: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时间,让很多问不出口的“你当时有一点点喜欢过我吗”,变成了一句唱也唱不断的“奴去也,莫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