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年糕这一美食在江浙一带已流传两千多年,且俨然成为春节的时令食品。每年进入腊月,掸新、打年糕、做米酒、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走亲戚等接踵而至,日子里天天渲染着浓郁的过年气氛。对江南地区的农村人来说,打年糕是过年前必做的一件大事,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用粳米或糯米磨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新年走亲访友时馈赠的传统礼品。
作为一个居于杭州的新富阳人,这几年,我在蒋家村的蒋家祠堂里,多次见识江南人打年糕的情景。传统手工年糕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掺米、淘米、磨粉、上蒸、打糕、切糕、做糕等众多工序。
掺米。富阳的年糕以糯米为主,一般选用七成糯米、三成晚粳米。糯米与粳米的掺和比例,具体还要依据糯米品种的糯性,以及自家人口味偏好而定。
淘米。首先要把掺和好的米放入大号的淘米筲箕或竹丝脚箩,再放到盛有清水的缸或木桶里浸淘,浸淘的时间要掌握好分寸,不能太久亦不能过短,达到要求就起水沥干。这一道工序决定了米粉好不好磨——如果水分过多,无论石磨、机磨都不便加工,出粉率也会降低,甚至要不时清理磨机,还有就是决定米粉的粗细,而米粉的粗细会影响年糕的口感。
磨粉。过去使用传统石磨手工磨制,几百斤米要磨成粉,耗时费力。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不愿意那样麻烦,基本上以机磨为主。但坦率地说,机器打粉制作的年糕与手工磨粉的年糕,味道和口感真的很不一样。因此,年长者组织年轻人手打年糕,除了为了保留传统工艺,最主要还是为了口感,为了保持传统韵味。
由于老石磨现在不是每家都有,想要借石磨磨粉,需要预约、排队,一家一家轮着来。平时闲置不用的石磨,年底那几天从早到晚甚至到半夜都在忙个不停。
上蒸。蒸年糕须用猛火将水烧开,因此烧火必须用粗柴。等灶上大锅里的水烧开后,在锅上架一个上口大、下口稍小的木制蒸桶,便于熟粉出蒸。桶底是通的,内中底部安有活动的竹片制成的蒸架,形似清朝官员的红缨帽,上尖下圆,上覆蒸布,既可防止米粉漏下,又能使锅中蒸汽较均匀地进入蒸桶之中。上蒸前根据米粉的水含量,加入少量水掺和均匀作最后调整,这叫“先粉”。上蒸师傅用大碗盛粉,一碗一碗地把粉均匀撒入桶中。慢慢地,粉上到了桶口,待最后一层粉飘出浓浓的香味时,就出蒸。
打糕。打糕重在“打”字,这是一门技术活,也是决定年糕成败的关键所在。打年糕场地一般设在堂前或门口道地上,摆上石臼,纵向用几张条凳支撑,架起一块面板。上蒸师傅必须要有力气,其动作要稳、准、狠。他把刚蒸熟还弥漫着热气的米粉从蒸桶倒入石臼,举起重达四五十斤的木榔锤,一上一下,十分有节奏地敲打石臼里蒸好的米粉糕坯,还喊着号子。敲打一阵后歇息片刻,将捣杵蘸蘸冷水,以防杵头粘住糕坯,然后挪到热气腾腾的捣臼里,轻揉细碾,再蘸水,再碾……旁边的人手拿湿抹布,一边翻动糕坯,使之不停转动,一边不时地用抹布揩擦石臼内壁——翻糕坯的人出手要利索,来不得丝毫差错。打者的力气与翻者的灵活,默契地融合在一起一落之中。
经过榔锤的反复敲打,糕坯越来越韧,如此循环数十次,蓬松带有粒状物的米粉渐渐融为一团,最终变成既光滑细腻又有韧性的糕坯团,看上去油光可鉴。再将糕坯团捧到面板上,由两人分头骑在毛竹杠上,这叫“坐杠”。坐杠的两人边跳边移,糕坯团随着杠子的一上一下被压实。跳到尽头,再回首跳回来,将糕坯团压实,卷起糕坯,旋转直向放置,面板上抹水防粘,再让跳的人坐杠重压。如此反复四五次,直到年糕糯韧,才算“功到糕成”。
切糕。经千锤百炼后被压平的整板年糕,放在案板上稍微冷却后,按照一定的大小用菜刀切成条,这叫毛年糕。将长条年糕用浸湿的双手把侧边修平抹光,使其边线圆滑,再切块成型,这叫光年糕。因为光年糕含水量稍多,所以不如毛年糕保存时间更长。年糕切好后,一块块整齐排放在抹湿的竹匾里。老人们还会用木印蘸洋红盖上印,白白的年糕盖上红红的印,象征吉祥喜庆。
年糕上了匾,冷却后,在靠墙避风处一个挨一个立起来,外覆稻草保温防冻。为了不让年糕因放的时间长而开裂,还要把年糕放进水缸里浸泡。浸年糕的水十分讲究,要用立春节气之前的冬水,再放一点明矾,这样保存时间较长,还不会产生异味。
做糕。做糕师傅把糕坯按在刻有吉祥版纹的特制年糕印(木刻模子,阴刻有图案)里,用一块平板将其压平,再反敲一下,于是,牡丹、蟠桃、麒麟、鲤鱼以及魁星、财神等各种有着吉祥寓意图案的年糕成品便出来了。
制作好的年糕,光洁如玉,柔糯细软。烹饪方法很多,可以汤煮、煎炸、烧烤、爆炒等。泡饭年糕、白糖蘸年糕、青菜炒年糕、冬笋肉丝炒年糕、青蟹蛋黄炒年糕……你有多少手段,年糕就能反馈你多少美味。富阳人喜欢用放养在山里的土鸡熬成汤,加冬笋、木耳、榨菜和圆白菜点缀,混合年糕煮,糕糯汤清,咸香可口。
年糕作为一种传统美食,蕴含和传承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内涵。江南的温婉,不仅体现在烟雨风韵的美景中,也体现在年糕这样的特色美食中。蒋家村所保留的这种打年糕传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道风景线。
除了唤醒人们的味觉记忆,年糕还与春节有个特殊的“遇见”,作为接地气的大众风味和走亲拜年的时令节礼,饱含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年糕,年糕,年年高”,寓意万事如意,一年更比一年好。从这一点来说,年糕也是一种精神符号和乡情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