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可克达拉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走过的路、看过的景、认识的人,都会留下深刻记忆。没去新疆前,尽管也听人描述过新疆的场景和故事,但总感觉朦胧且遥远,不着边际,一直隐隐地憧憬着。没想到,2020年初,我被组织上选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一干就是三年。蓝天白云,雪山草原,流淌不息的伊犁河水,清澈见底的赛里木湖,以及可敬可爱的可克达拉的朋友们,都让我欣喜不已,深深记在了心底。

2020年4月23日,作为镇江市第四批援疆干部,我们从南京包机直飞伊宁市,傍晚抵达后到花城宾馆隔离,五天后来到可克达拉市河滨饭店。晚餐后我们跑上可克达拉大桥,向西望去,一无阻挡,河水像条玉带,蜿蜒在旷野之间;夕阳渐渐落入境外,桥南高低迤逦的山脉,桥北成片的建筑群以及渐绿的树林与田野,宁静且美丽,因为陌生而令人充满好奇。那夜入睡前,我写了首小诗《可克达拉城外有感》:雪山极目远,落日醉天涯。水流如夜曲,蛙鸣似吾家。欣能戍边至,自当挥汗洒。三年多劳碌,万里添繁花。

之后我被分到第四师70团,离可克达拉50多公里,团里领导和同事对我很热情,让我很感动,我积极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去了没几天,镇江援疆前方指挥部潘杰副组长到团里检查工作,团政委一再和潘组长说:“我们好不容易来了个援疆干部,不能把他调走呀。”潘组长笑笑说:“那是,我们一定支持团里工作。”没想到三个月后,我被抽调到第四师商务局工作。招商引资是四师大事,师里从援疆干部中抽调2人到商务局,协助开展招商工作。商务局只有六七个人,人少事多,我们积极克服疫情影响,举办网上招商、云签约活动,又到成都召开招商推介会,编制“十四五商务工作规划”,忙得不亦乐乎。

我住在可克达拉市学府佳苑,离四师机关大院约3.5公里,为了上班方便,我到66团买了一辆电动车,休息时去伊犁河边看风景,去66团菜场买菜,逛逛66团巴扎,菜场的油炸小鱼、驼背凉皮等都是我的最爱。我骑着电动车几乎寻遍了可克达拉每个角落,向西最远到了惠远古镇。

去得最多的是伊犁河,看河上飞翔的灰雁、白鹤还有天鹅,看南岸的沙枣林、远处的乌孙山,看维吾尔族青年在河边举行婚礼。尤其是河东首自然形成的一个小湖面,因为环境优越飞来了几只黑天鹅,城建公司又建了观览亭等配套设施。我去了多次,尤其是夕阳西下时,长长的余晖洒在湖面,天鹅及其他水鸟自由游弋,大朵的白云变幻出多种姿态,蓝天纯净得像孩子的眼睛,非常漂亮。

伊犁河不但风景秀丽,还好像我故乡的大运河。我的故乡是江苏泗阳县,县城南侧是东西流向的京杭大运河,河上有桥,河边有个泗水阁,与伊犁河以及河上的可克达拉大桥等位置相仿。我站在伊犁河北岸,看着眼前的情景,就会想起我的故乡以及故乡的亲友,我的目光一次次向南望去,越过伊犁河、沙枣林,越过乌孙山,越过千山万水,飞向江南。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商务局工作四个月后,我又被抽调到第四师党委办公室,负责督查和信息工作。为解决信息稿件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问题,我动了不少脑筋:每月召开两次信息员会议,每人上报2篇信息;加强与兵团信息室联系,争取一名小伙子去跟班学习半年;我主动到各机关部门、团场举办信息写作讲座,几乎走遍了18个团场,一直干到2023年4月援疆结束。三年来,四师信息工作在兵团14个师中持续列前三名,四师连续三年被兵团评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先后荣获兵团信息报送工作先进个人、兵团第十批省市援疆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二等功1次。

援疆三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我几乎没怎么走出伊犁州。尽管还不知其他城市的模样,但我认为,可克达拉应该是新疆最美的城市之一。每一条道路、河流,每一片条田、树林,还有29个城市公园,规划建设都很完美,苹果、沙枣、海棠、山楂等各种果树,在路边随处可见。可克达拉的夏天是避暑胜地,尽管气温也会升至30多摄氏度,但只要有树荫遮挡的地方就不热,房子里不用开空调,夜里还要盖上薄被。冬天也不算冷,尽管也会降至零下20摄氏度,但屋里有暖气,进屋就要脱去外套,温暖如春。

可克达拉一年四季空气质量几乎都是优,四季里最美的是盛夏。进入五月,可克达拉的春天来了,杨柳叶子绿了,玉米秆子渐高。沟渠旁的芦苇尽管还枯着,但嫩枝悄悄从根底钻出来。路边的小草渐成气势,绿得逼眼。薰衣草悄然开放,紫色的花儿慢慢变大。条田上的冬麦快熟了,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让人感觉到了江南的盛夏。我走在田头,黄色的是麦穗,绿色的是玉米,紫色的是薰衣草;仰望苍穹,蓝天为底,白云飞翔;远处天山巍巍,长龙般迤逦,山顶上积雪皑皑。看着这些美景,我的心会情不自禁地飞扬起来。

援疆三年,可克达拉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尤其是结识了许多四师的好友,让我感动并深深地记着。为此,我创作了100多首诗歌,出版了诗集《援疆:伊犁河畔的守望》,表达我对可克达拉的热爱与赞美。其中《牧羊姑娘》被谱成歌曲,收进《援疆好声音》之第八辑《援友》公开发行,并被收录进“学习强国”平台,播放量超过90万次。我还撰写了11万字的纪实散文《援疆记忆》,记录我援疆三年里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