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终将会被热爱

小时候,我喜欢数学。长大后,我讨厌数学。

父母最先训练的就是我的数学能力。那时候,我年纪小,好奇心重,数学就像是我打开神奇宝库的一把钥匙,只要我找对了钥匙,对准了锁孔,就一定可以打开这扇门。

后来上了学,开始学数学,我本来是信心十足的,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学好这个科目,但现实狠狠给了我一个巴掌。

曾经美好的数学世界好像在一瞬间变成幻觉。上学前打好的数学基础,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薄弱,我的数学成绩也越来越不理想,做不了的题和听不懂的课越来越多。老师对我恨铁不成钢,我也郁郁不得志,甚至到现在,我都记得小时候没做对的一道数学题:

一个数满足()+()=()×()。

这道题目的答案是2。

数学卷子发下来后,我沉默了很久,不是因为做错了题,而是因为想到当时考试的自己,那样瞥完题目后随意凑了一个答案的自己。

我意识到自己变了,变得不再像幼时那样热爱数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惶恐不安地想。

或许是老师告诉我不要过多纠结的时候。老师说:“考试的时候,你不要想得太深,考试的题型就那几个,你按照我教的步骤写下去就好了。你要是在一道题目上浪费过多时间,数学成绩只会越来越差。”我记不清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照着老师的话做的,但当我发现自己的笔下行走飞快的时候,我就明白,数学不再是那个让我历经万难但终抵彼岸的长桥,而变成一个增长总分的机器。

后来,随着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学业的繁忙让我再也没有时间“死磕”一道题,五分钟没有解出答案就必须放弃。慢慢地,数学变成禁锢。为了升学,我只能埋在数学的苦海里不断挣扎,刷题、记公式成了那段时间里我对数学唯一的印象。

我这么痛苦着,直到考入大学。我选的专业不必学数学,所以我一度以为数学就要远离我的生活了,直到班级群里传来消息。

“大学生数学竞赛”,这些字敲得我的心一阵颤动。

“文科生参加什么数学竞赛,一辈子不想碰数学了!”我听到同学这样谈论着,自己却陷入了沉思:我真的不想碰数学了吗?

事实是,两年没有碰过数学的我报名了。

拿到竞赛题的时候,我本来以为第一张卷子会一片空白,没想到脑海中的记忆却在下笔时开始升腾。神奇地,我做了好几道题,答案虽不完全正确,却也带给我能支撑着学习下去的信心。

我开始重新学习数学概念,刷题,以唤回记忆。这些曾经枯燥无聊的东西慢慢在我的脑中活泛,血液中铭记的热爱又开始奔腾。又开始了,那种在一个问题里绞尽脑汁,最后在得出答案时一瞬间满足充盈的感觉让我迷恋。在那段时间里,我的心一直激动着,沸腾着。在做完竞赛题的那个下午,我抬起头,天边的太阳刚刚下山,在地平线上散漫出最后的霞光。我望着,突然就哭了出来。

我进了省赛,但没获奖,导员其实早就跟我讲过,我的专业不学数学,竞争力太弱,但我执拗地去了。虽然结果不好,但是在备赛的时间里坚持每天至少做一道数学题,这个习惯延伸到我生命的未来。

我很欣慰,虽然我不太聪明,但我以赤子之心义无反顾地热爱着数学。

数性至诚,数学也值得被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