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追问我们的日常生活呢?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深度科技化的时代,技术已经沉降到生活的诸多方面。在这个时候去反思已成为日常生活现象的技术,就变得尤为重要。
我想跟大家探讨3种技术现象:通勤、外卖和手机。
通勤:一种无意义的损耗
通勤对人的损耗是十分巨大的。首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通勤当中变得非常微妙,拥挤和排队会让人产生敌对情绪。这个时候,群体不再是一种温暖的存在,而是处于一种竞争状态。
另外,通勤把行走变得特别单调。在通勤中,只有起点和终点是有意义的,而它的过程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损耗和我们需要去忍受的成本。
那我们就要追问,通勤是如何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生活现象的呢?一个回答是因为单位没有宿舍,郊区的房租比较便宜,市中心的生活成本实在太高了。
但是,追问不能停在这个位置,我们要把它提升至哲学层面:在生存意义上,我们何以要忍受这样的通勤呢?
有一位法国哲学家叫列斐伏尔,他提出了“日常批判”的概念。
列斐伏尔认为,要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就不应该再在马克思所批评的工厂的语境里去观察。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不是工厂时代,而是已经变成一个通盘的消费时代了。
城市的核心不是工厂,而是消费场所,所以现在,我们要把注意力从对工厂盘剥的批判,转移到对日常消费生活的批判上去。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如果你去问一个工人什么叫通勤,他往往不知道答案,因为那时通勤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北京的城市区域过去聚集着很多生产性劳动场所,它们旁边通常会配套宿舍。宿舍不是商品化的,而是分配给职工的。所以那时,城市的核心是工厂和宿舍,它们没有货币化。而今天,城市的核心是高档消费场所,是各种繁华的商圈。
所有原来属于生存领域没有消费化的生存内容和生存空间,在整个城市变成消费橱窗的情况下,就货币化了,成本变得特别高。大家会觉得消费这些东西就是过上好生活的指征,进而逐渐把自己的生活完全锚定在消费上,而忘了在消费之外,我们还有别的生活场景。
作为消费者,我可以每天出入这些场所;而作为真正的人,我准备回家时,就要走到城市的边缘,或者前往郊区。
当然大家可能会说,我们今天的生存状态不完全是列斐伏尔所批判的那种,只是有一些相似。现在的城市也在做一些对抗,我们有安置房、共有产权房、经济适用房。这些实践都在和城市作为消费空间的现实进行非常有力的对抗,要把生存领域继续插入城市的中心,我想可能会慢慢地做得越来越好。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得记住,每天在挤地铁的时候,要明白道路不仅是用来通勤的,不一定非要把生活和消费等同起来。通勤可以不是枯燥的成本,行走本身无须关注起点和终点,行走的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我觉得这个维度还是要保留的。
外卖:难吃,却不得不吃
经过漫长的通勤,你到公司忙了一上午。到了中午,你最常说的一句话可能是“叫个外卖得了”。而你叫的外卖大概率是一个料理包。
外卖这么难吃,为什么大家还要吃呢?当然,生活性的解释肯定是时间不够,工作太忙了只能点外卖吃。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想一想,使吃外卖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的,那个最为一般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技术的观点,对我们理解外卖是有帮助的。他说,现代技术的本质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承受的。
这种存在方式是把一切存在者都当作一种“持存”。什么叫“持存”呢?简单地说,就是把持一个东西,然后任意地取舍、摆弄它——把每个存在者都看得无关紧要、没有内在价值,认为这些存在者都是可以被随意摆弄的。
我们可以通过水车和水电站来更好地理解“持存”这个概念。海德格尔认为,水车是一项技术,但它不是现代技术,是前现代技术。
水车这项技术没有把河流持存化,尽管水车也把河流当作动力,但它不会改变河流的流向和生态。从远处望去,河流仍然是富有诗意的存在。
但水电站的情况就大为不同了。水电站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会把河流上游的水位抬高,淹没千顷良田,而且河流下游很多小的支流会断流。
这时水电站就把河流完全变成一种可以随意摆弄的东西,河流的诗意丧失了。河流被持存化了,变得什么也不是,只是推动涡轮机的动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的持存化。在现代技术的逻辑下,人被看作标准件,随时都可以被替换。我们没有内在的尊严和价值,吃东西就是为了别饿着,不断地输出劳动力。
与此同时,食物也变得持存化。既然人都无关紧要,食物也就不重要了。食物只是填饱肚子的营养物质。
当人和食物都变得无关紧要时,食物才会以外卖的形式出现。
只有你的母亲看到你每天吃外卖时,才会觉得你不爱自己。
哲学家伯格曼把我们生活中的所有事物笼统地归为两类:一类叫焦点事物,另一类叫消费事物。
比如外卖就是消费事物,而焦点事物就是每个人应该投入巨大精力关注的事物,它需要我们进行关系性投入,而不仅仅是个人消费。
什么叫关系性投入呢?比如以前的家庭聚餐,桌子上的食物和外卖的区别不在于菜品,而在于为了做这一桌饭菜一定有人付出了很多辛劳,有人买菜、择菜、洗菜、做饭。一家老少、亲朋好友围坐一桌,所以这张桌子上弥漫着浓郁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