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记(2)

第三副对联写在1997年。

当时大概我的写作有一点影响力了,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也在做一点生意,还做得不错,也买了新房。到临近春节的腊月廿九了,老婆说,今年是你的大喜之年,不知道为别人写过多少对联,我们家的门口每年过年却都是光秃秃的,今年过年应该写一副对联吧?我觉得很有道理。正好朋友雷雪峰带着家小来我家过年,我知道他毛笔字写得好,便对他说,这副春联,我作你写,怎么样?雷雪峰满口答应。

我想,我是热爱文学的人,又是一个生意人,就是一手写文章,一手做生意,要想都取得成功,真的不容易,不如上下联各写一个方面。我最崇拜的一位作家是贾平凹,只要是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我都喜欢,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我。于是上联我便脱口而出:文章通学贾平凹。下联要写我的生意,我一下想到了我的公司名称是“方圆”,这两个字,与“平凹”是巧合,是巧对,是妙对。“成方圆”也是个名人,她的姓又是一个成功的“成”,成方圆就预示方圆公司成功,多吉利多好的寓意呀。我喜出望外,下联很快就出来了:生意有道成方圆。

这副对联经雷雪峰书写,贴出来后,得到了很多文学朋友的赞赏,后来还引出一个有趣的故事。2014年我去武当山参加一个文学活动,许多着名作家、评论家都在。应松老哥邀我到贾平凹老师的房间里聊天。我有点紧张,虽然以前我和贾平凹老师见过两次面,但都很匆忙,他不一定记得我。他又是刚从西安赶往武当山,旅途劳顿,这样去打扰他的休息时间,多不好意思。应松老哥看我有点犹豫,便对我说,平凹虽然是大作家,但他人非常好,一点大作家的架子也没有,晚上去陪他坐坐,没事的,我已经与他说好了,他也愿意。

于是那天晚上,在平凹老师的房间里,我听他谈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对文学的很多感悟、见解,受益匪浅。最后要回房间休息时,应松老哥要我也讲几句,我不好讲什么,就把藏在内心多年的话说了出来:贾老师,我是您多年最忠实的粉丝,您的小说、散文、诗歌,我都格外喜欢,有很多作品读了一遍又一遍,对我的创作影响非常大。说着把那副对联背诵了一遍:

文章通学贾平凹;

生意有道成方圆。

我看得出来,贾平凹老师非常感动,他好半天没有说话,最后连说了几个:谢谢、谢谢、谢谢!我感动得眼泪快要流出来了。

回武汉后不久,我收到了贾平凹老师的一幅极其珍贵的书法作品,大约有三个平方尺,很大气,还盖了他的印章和手指印。内容是:白眼观尘世,金刚养道心。后来我把它裱好,挂在书房里,作为镇房之宝。书法是贾老师寄给应松老哥,由应松老哥转给我的,因为我没敢向平凹老师要他的电话号码。听说他的书法在市场上卖价不菲,也不随便送人。我说要给他钱时,应松老哥说,你写的对联感动了他,他赠送你的,他说了不要你的钱。一副平常的对联,换来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但对我来说,意义远远大于价值。

还有一副,写在2011年。

当时我想为我爷爷奶奶和父母亲重修墓园。墓园是十年前修建的。那时,我做生意有了一些积蓄,想到爷爷奶奶和父母亲生前那么苦,没享过一天福,现在我有条件了,他们却都走了。我只有把他们的墓园做好点,来告慰他们的灵魂,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点安慰。

这次重修,把以前的墓园扩建了一点,四面建了仿古城墙,内城墙上雕刻了我写故乡、写亲人、写爷爷奶奶、写父母亲的十二首诗歌,墓园内建了两个画有二十四孝图的亭子,也可以说是个文化园。前面是五米多高的门头,门前是一个广场,下面一条大理石铺就的两百米长的台阶一直通到村庄。村里人从这条台阶上山祭祖、种树、砍柴,都非常方便。给村里人带来了便利,我也高兴。墓园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要我为前面的门头撰写一副对联。确实,那么高的门头,再镌刻一副对联,会显得更气派。

墓园的门头有五米多高,对联必须写长一点,上下联各十五个字左右最适当。我请了两位老作家,让他们来帮我撰写对联,两位老作家费了许多心血,各为我撰写了一副。这两副对联,对仗极为工整,语言蕴意丰富,文字也很简练,单从对联本身来看,是绝对经得起推敲的好对联。但因为两位老作家不太了解我前几代人的经历和苦难,不了解我家乡的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没有完全领会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不太符合我的要求。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两位老作家很有胸怀,他们对我讲,你不要想得太多,不适合就不用,大家都会理解的。听说你会作对联,你可以自己试试嘛。我很不好意思地说,你们不会责怪我吧。两位老作家说,不会的,放心。听他们这样说,我就说,那我就试试。用了一个晚上,我撰写了一副对联,然后送给作家和教授们看,他们都说:很好,很好,就用这个。最后我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我撰写的对联是:

垄亩躬耕,戴雨锄云,何曾安享温饱;

儿孙秉志,兴家立业,谁与指点迷津。

要理解这副对联,必须要了解我的家庭背景和我家乡的地理环境。这墓园里埋葬的是我前面两代人,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还有一个叔爷爷。他们基本上没读过什么书,是地地道道勤劳善良老实巴交的农民,受尽了人世间的苦难和折磨。我们那里的地理位置和劳动环境非常特别,四面环山,大部分的土地在山上,山上云遮雾罩,还经常下雨,人们在云缝里播种,在云缝里锄地,有时云雾太大,地都看不见,锄地像在锄云,冒雨锄地,就是戴雨锄云。我的祖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辛勤劳动,却从来没有享受过一天温饱。上联写我的先辈饱受的深重苦难,下联写他们对我寄托的希望和我自己秉持的人生志向及我对先辈的怀念之情。墓园里埋葬的是两代人,对于他们,我既是儿子,又是孙子。“兴家立业”是我秉持的志向,也是他们对我寄予的希望。在我能自食其力立身创业的时候,他们却都不在了,如果我在创业路上遇到困难迷失方向了,能有谁来帮我指点一下呢?如果他们健在,我至少能听到他们安慰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