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之滨(2)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河阳之滨的色彩由浅到深,浓淡相宜。两岸是玉米、苹果、红薯、豆子、辣椒、棉花等,有黄色、红色、绿色、白色……为秋天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挂满枝头的果实如同一个个可爱的精灵,在秋风的吹拂下,掀起层层波澜,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人生如四季,河阳之滨的秋天宛如一名风姿绰约的成熟女子。她着一袭中国红的旗袍,嘴角洋溢着恬静的微笑,静静地伫立岸边,不需言语,自有一份端庄大气。既有妖娆妩媚,亦有端庄柔美,张扬又内敛,美得摄人心魂。

漫步步道,秋色斑斓、景致迷人,叶伸蕴翠、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一廊一故事,一桥一景观,顷顷碧波呈现自然之美,处处水景彰显水系之韵。水面波光粼粼,不时有水鸟掠过,舞动曼妙身姿。那簇拥摇曳的芦穗,像一支支饱蘸诗情的妙笔,流淌着不可名状的神韵,把整个湿地装点得美轮美奂。

于老师不禁诗意大发吟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李老师不无骄傲地说,于老师吟诵的《蒹葭》,还有《关雎》,都是《诗经》中的描写我们古河阳胜景的名篇。蒹是没长穗的荻,葭是初生的芦苇。这里曾留下近二十位帝王的车痕辇迹和佳话美谈,还有三十余名副宰相级官员的逸闻趣事。北周的于翼在这里辅佐武静二帝、宋开国元勋赵普在这里鼓励农耕,寇准在这里断案息讼……

古文人墨客在河阳不乏诗词歌赋,第一帅哥潘安为河阳县令时留下“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的体会,诗圣杜甫曾留下“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的诗句,李商隐写过 “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的赞美诗句,白居易也留下“白石清泉抛济口,碧幢红旆照河阳”的佳句,苏东坡送别好友曾在此即席吟诵“河阳岂云远,出处恐异程。便当从此别,有酒无徒倾”。

漫步黄河岸边,相约河阳之滨。黄叶蝶舞,满径落叶。俯首拾起一片,思绪万千,举目远眺,昔日奔腾的黄河此刻无比温柔。在此失去了豪放,尽显柔情,轻轻波动的水缓缓地流淌,如临睡前的母亲梳洗着自己的长发。奔马向前振鬃奋蹄,踏破惊涛骇浪的波澜壮阔的景象并不在眼前显现,但仍萦绕于耳侧,如临其境。黄河母亲好像是在此休息,酣睡于浅秋的余晖里。十几只白天鹅在对岸嬉戏,芦苇荡中游出一群野鸭,河面在蓝天的映衬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辉,成片芦苇荡随风摇曳,在阳光的映衬下,耀眼流金,不禁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岸边站满了兴奋不已的游客,手持“长枪短炮”不停地拍照,要留住这美好瞬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曾激起多少赤子的万丈豪情和盎然诗意。黄河,这条吸天地之雨露,融雪山之精华,集万物之灵气,汇千溪百川为巨流的母亲河在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同时也哺育了历代河阳人。此时,心里留存的是无尽的遐想,美丽的黄河与色彩斑斓的植被,构成了一幅绚丽的风景画,让人沉醉其中……

漫步在洛浦两岸,行走于通幽曲径。在这个轻柔婉约的清秋,没有蛙鼓蝉鸣的喧嚣,没有蜂飞蝶舞的干扰,风轻云淡,岁月静好。一枚落叶就是一阙秋词,一缕秋风就是一盏香茗,品嗅一口,秋韵悠长。

历史上那满城的花儿不见了,连河阳的名字也远逝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古人尚且有“曾不问潘安”之诘,今天我们也有“曾不问吉利”之乎。

临黄河而知华夏,临河阳而知黄河。古代的河阳,今天的吉利,已融入孟津。

河阳,吉利,永远是黄河之阳的一方“吉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