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写过一篇着名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果把其中的概念换一下,假如只有三天智慧,你会如何度过这三天呢?《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就是讲述人类获得超级智能,即智商突然提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该作品曾获星云奖和雨果奖。很多科幻故事都涉及过这个主题,比如吕克·贝松的《超体》,特德·姜的《领悟》。同那些想象力令人惊叹的硬科幻相比,《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在情节上并不十分炫目,而是从人性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温情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查理,是一个智商不到70的心智障碍者,在他眼中,世界很美好,朋友们都喜欢他。他还有一个老师——纪安尼小姐,教他拼写和阅读。有一天,他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一项声称能人工改造智力的科学实验已经在小白鼠身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下一步急需找人类进行测试,查理成了最佳人选。就这样,他认识了那只和他接受了同样手术的高智商小白鼠阿尔吉侬,并和它成了好朋友。
手术后不久,查理的智商开始迅速提升,就像盲人突然获得了光明,世界在他眼中豁然开朗。同时,那些从未有过的情绪、回忆和洞察力也逐渐浮现:他发现从前那些所谓的朋友,只是在愚弄他、取笑他;他看到原来被他视作神明、高高在上的实验室的教授们,也不过是汲汲从工作中获得名利的普通人;他感觉到自己对纪安尼小姐的情感变得丰富而复杂,可是书上并没有告诉他应该如何对待一个女孩;他还想起抛弃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想起不能接受自己是心智障碍者的母亲、温柔却懦弱的父亲……查理原以为变聪明就能拥有许多朋友,就能赢得妈妈的爱,可觉醒带给他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孤独。
他在日记中写道:“智慧离间了我和所有我爱的人。”“以前,他们因为我的无知和无趣而看不起我;现在,他们却因为我的认知与洞察力而痛恨我。”甚至爱情也没能拯救他于无尽的孤独感,他写道:“纪安尼小姐和我智商185时的距离,竟和我智商只有70的时候一样遥远。”
还没等查理缓过神来,他就发现了另一个让他震惊和害怕的事实——阿尔吉侬的智力开始急剧倒退,最终印证了让他恐惧的猜测——这项实验的假设前提是错误的,这意味着查理的智力也将步阿尔吉侬的后尘,在到达巅峰之后迅速退化。
应该说,从这一刻起,查理真正开始展现出人性的光芒。他从教授们手中接过了这个以自己为对象的实验。在发表结论的信里,他平静地说:“实验失败虽然否定了某项理论,但对于知识的进步,它仍然和成功的实验一样重要。尽管遗憾,我还是很高兴能为揭示人类心灵的运作法则带来一点小小的贡献。”
这时,阿尔吉侬在愤怒和消沉中死去了,查理把它埋在后花园里,开始了孤单而艰难的自我发现之旅。他原谅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与纪安尼小姐享受了短暂而珍贵的时光。但同时,他也逐渐忘记如何弹奏钢琴,忘记学过的外语,忘记自己是如何从弥尔顿的《失乐园》中获得快乐的。如果说之前从蒙昧走向光明的旅途坎坷而令人振奋,那么这一段从光明再度回到黑暗中的描写只能用“令人心碎”来形容。智慧就像手中的流沙一样无情逝去,他的智力终于退回到最初水平,他忘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奇迹。
查理的故事就像我们一生的缩影。经过无忧无虑也无知的童年之后,世界的真相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继续往前走,因不同的人生道路,与昔日的朋友渐行渐远。我们抛弃了原来的自己,又费尽力气把他找回来。我们追寻人生的意义,也明白了人生注定孤单。如果要用一首歌来注解它,我会选择《山丘》,“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
当我们为查理感到惋惜时,可曾想过我们自己?我们真的比查理聪明吗?面包房的伙计、查理的家人、大学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这些我们眼中的正常人甚至精英,一辈子不也浑浑噩噩,如同未曾觉醒的查理?假如只能拥有三天智慧,你会怎么做?查理拥抱了这个机会,即使智慧意味着痛苦、迷茫、孤独,即使这些关于智慧的回忆最终会彻底清零,但至少,他曾经走进了光明,认识了这个世界,了解了人性的脆弱和伟大,找到了另一个真实的自己。直到最后,他还记得爱,还有一份追思,此生足矣。
这本书是用第一人称日记体写成的。一开始,日记里充斥着大量拼写错误,没有逗号,颠三倒四。随着智力的提升,查理的文笔越来越简洁、优美,字里行间透露出丰富的情感和睿智的光芒。而到了后期,当他的智力开始衰退时,这些优美的字句又渐渐消失了,整个行文再次充斥着语法和拼写错误。但是,最后一篇日记让许多读者潸然泪下,因为其中已经没有任何技巧,剩下的只有查理的一颗赤子之心。他写道:“纪安尼小姐,如果你有机会读到这个,请不要为我难过。就像你说的,我很感激得到生命中第二次机会。我学到很多以前我甚至不知道这世界上真的存在的事情……我还记得一点点读那本封面已经被撕破的蓝色书时感受到的快乐。无论如何,这就是我想要变聪明的原因。聪明并且知道很多东西是很棒的事情,但愿我能够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事情……还有,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的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