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顶醍醐头热

醍醐灌顶是一句成语词典解释:醍醐为酥酪上凝聚的油,意指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唐。顾况的《华阳集。行路难》中如此写到: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醍醐灌顶颇有些禅意,似乎除了有虔诚的热情,还得有非凡的悟性。就现如今国内各行业名人而言,真正参透禅意深刻内涵的非马云莫属,前不久,他自创的“马体”书法“话禅”竟拍出了468万元高价。显然,买家奔的只是他如日中天的名气——曾经的国内首富,2015年胡润慈善榜首善。

有人调侃说:有一百句只说一句的是出家人,那叫玄机。自然,余下的九十九句就得当事人自己去参悟了。于是,当触景生情的鲁智深回想起智真长老的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如醍醐灌顶的鲁智深感悟出“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后圆寂了。

对于睿智而晦涩的禅意,顺其自然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位生性愚纯的樵夫上山砍柴,不经意间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经探问,知道叫“领悟”。樵夫一喜,就想把它捉回去。但很快,“领悟”就猜透了他险恶的用心。樵夫吓了一跳,随后的心理变化,也陆续被对方识破。樵夫没辙了,只得收起杂念,一心砍柴。一不小心,斧头脱手掉了下去,不偏不倚正砸到“领悟”上面,随即便被樵夫捉住。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往往,解惑的大师都是不露声色的金口玉言,话外之音全得靠自己去参悟。

一次。一位年轻画家去找大师,满腹不平的说道:“我曾经十分虔诚地想通过名师指点让自己的技艺得到提高,但现在感觉所有的名师的作品都不如自己。”

大师笑笑,指着桌上的茶壶和茶杯,让他就此画一幅画。年轻画家只寥寥几笔就完成了,但见倾斜的茶壶在上,从壶嘴流出的茶水直注茶杯。

“画得确实不错。”大师由衷地赞道,转而又说,“只是你这茶杯的位置不对,应该在茶壶之上。”

“在茶壶之上,那茶水怎么倒进去?”年轻画家对自己提出的诱惑,不待大师指点便茅塞顿开地悟出真谛:只有放低自己,才能有所收获。

据传,苏东坡在瓜洲任职时,某天坐禅开悟,自认为已经超凡脱俗。于是,做一诗偈,让书童乘船从江北送到江南金山寺的佛印禅师。

诗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诗中的“八风”指的是世俗中的称、饥、毁、誉、利、衰、苦、乐。佛印禅师看后,挥毫批了两字:放屁。

苏东坡见书童带回的批字,顿时火冒三丈,立刻乘船过江讨伐。没想到,佛印禅师早就料到,已在江边恭候。一见面,苏东坡便忍不住指责道:“你为什么侮辱我的诗?”

“没有啊。”佛印禅师若无其事地探问道,“我说你什么?”

苏东坡指着“放屁”二字,理直气壮地怒道,“这还不够吗?”

佛印禅师哈哈大笑,说道:“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嘛,怎么被一个‘屁’打过江来了?”

苏东坡一听,哑口无言,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人生中,能得到大师指点迷津自是幸运,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机会,更多的还得靠自己从书本。实践中积累。庄子在《大宗师》中说:学、问、思、辨、行都是所说的学,不去行便不能称之为学。其实,读书不仅是立身之本,还能从中领悟到醍醐灌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