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对《红楼梦》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出版了一本专着《石头记索隐》,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概念。其时,蔡元培将比自己小25岁的胡适破格录用为北大教授。胡适看了蔡元培的新书后,却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他这本书都是在生拉硬扯地解读,并不能让人信服。
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胡适决定找一本叫《四松堂集》的书,这是清代满族诗人敦诚写的诗集,诗作是研究曹雪芹身世生平的第一手资料,但是胡适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这本书。就在他求而不得的时候,蔡元培明白他找此书的用意,是要拿来批判自己刚出的新书的。但蔡元培并没有害怕,而是托很多朋友帮忙一起找。终于找到后,蔡元培立马到胡适家里去送书,胡适感动不已。蔡元培说:“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所以,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它们并存,兼容并包。”胡适在对书中的史料记载充分研究之后,写出了《红楼梦考证》一书,毫不客气地指出蔡元培的索隐是牵强附会。由此拉开了红学史上着名的“蔡胡之争”,红学研究也从此分成了两大派:索隐派和考证派。
“蔡胡之争”持续多年,尽管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但蔡元培倾力为胡适找书、支持他考证的举动却尽显大家风范。时人称赞:“蔡元培的举动无异于给敌人送弹药,此等雅量,几人能有?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这般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实所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