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野狼山风景区有个野狼谷,野狼谷有处崖壁上生长着一棵松树,远远望去像个身姿曼妙的女人;一块岩石凸出来,像一个小孩。站在谷底看去,松树和岩石构成一个画面:一个女人欲将孩子扔下山谷。尤其是在拍摄效果下,画面更加活灵活现,逼真生动。

天然的景观,加上打卡游客的口碑,此景点顿时成为景区最吸睛的地方。景区也顺势将这个景点命名为“抛孩子”,还选取个角度,建成一个观景台,方便游客观赏、拍照。游客们在此时做出各种“接孩子”姿势拍照片,发到朋友圈或抖音上,引得一片点赞。野狼山风景区也迅速蹿红。

景区负责人老王的一个老同学,定居国外,回国后专程来景区游玩。老王亲自陪玩。老同学站在观景台久久地注视着这个景点,赞不绝口,但接着又深深叹了口气,一本正经地对老王说:“这个景点鬼斧神工,但名字却触目惊心。游客游览会是什么心情?尤其是小孩子游览,会造成什么影响?”

老王连忙解释说:“自然景观,天地造就的,追求个吸睛。何况,孩子还在女人手里。”

老同学摆了摆手说:“可以改一改嘛,改为‘仙女戏猴如何?这样就轻松多了,还有一种特别的野趣,也形成文化氛围,游客看了兴趣盎然。”

老王咂摸咂摸嘴,又仰头看了看景点,点点头,沉吟道:“嗯,有点意思。”

老同学走了后,老王就带人来野狼谷调研,将老同学的意见带给大家讨论,大家都附和说“仙女戏猴”这名字确实比较好。为了让那块岩石更像个猴子,景区特地请人攀爬上去,对着那块岩石叮当叮当,斧凿刀雕,将一个“孩子”凿成了一个“猴子”。

不想,自此之后,游客每况愈下,尤其是游客摆拍伸手接孩子的镜头没有了。

不久一位学者来考察野狼山风景区,老王陪同他走进野狼谷。老王将景点从“抛孩子”改名“仙女戏猴”的经过介绍了下。这位学者神情愕然,摇着头叹着气说道: “唉,当初的名字是要改,但不能改成什么’仙女戏猴。哪来的仙女?野狼山也不是野猴山,跟野狼山环境、文化不搭界嘛。这名字还得改,可结合野狼山文化,体现正能量,改成‘慈母救子。”

野狼山有个母子与野狼搏斗的传说故事,这个提议与这个故事正好吻合。于是,景点又改为“慈母救子”。为了逼真,又请人攀到山崖,叮当叮当将那块岩石由“猴子”修改成“小孩”,还对松树修剪了一番,让景点看上去酷似一位母亲不顾危险,舍身救落崖的儿子。

这下景点“正能量”了,也切合当地文化了,但游客却更少了。野狼山风景区由热到冷。老王他这个景区的负责人,不能不急啊。

这天,景区好不容易等来几个游客,可这些游客在野狼谷游走了一趟,浅尝辄止,匆匆离开,个个一脸失望的样子。

老王从办公室跑出来,追上去,问他们为什么匆匆而走。游客没好气地说:“我们早听说野狼山风景区有个野狼谷,野狼谷崖壁上有个景致巧夺天工,大老远的跑过来一看,却没想到被人工修改成那样。人工加工的景点,还有什么看头,还不如在公园里看雕塑哩!”

老王一听,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