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军出兵海参崴始末(2)

海外驻扎两年多

根据北洋政府的命令,驻海参崴的中国陆军接受海军的指挥。但“海容”舰舰长林建章只是一名海军上校,资历不够,不便于指挥陆军。不仅如此,由于军衔低,林建章与各国海军往来也很不方便。后经海军总司令部与北洋政府参战处商议,由大总统冯国璋在8月3日发布了一道命令,任命林建章为海军代将,全权指挥中国驻海参崴的陆海军部队。随后,又抽调陆海军人员,成立办公处作为办事机构。林建章为最高指挥官,留法的陆军少将喻毓西担任参谋长。办公处也称“代将处”,直接隶属于参战处。9日,林建章正式在海参崴升旗就职。“代将处”设在中国街附近,由“海容”舰调来的20名水兵担任警卫。海军总司令部还特地从国内调派海军上校周兆瑞等3名官员,前往海参崴协助林建章办理有关外交事宜。

“海容”舰在俄国驻防期间,没有参加战斗,甚至连航行也几乎没有,绝大多数时间都一动不动地停泊在港内。时间一长,舰底吸附了许多贝类,如果任其蔓延,有可能导致进水管阻塞,致使机器失灵,必须及时进行清理。

于是,海军总司令部于1919年5月下令调“海容”舰回国,进坞勘底。同时,命“海容号”的姊妹舰——“海筹号”巡洋舰,赴海参崴换防。

“海筹”舰在海参崴驻防仅仅几个月,就因锅炉渗漏,无法过冬,需回国维修。于是,海军总司令部将其调回厦门,派“海容”舰前往接替。

10月20日,“海容”舰搭载着东北江防所需的军械和40名官兵,从上海起程,再次前往海参崴,并在那里度过了又一个寒冬。

海参崴的天气非常寒冷,军舰有时一天就能结冰二三尺厚,由于没有除冰设备,只得每天早晚两次用木棍将坚冰打碎,否则舰体会发生危险。在结冰前,军舰的水柜和水管,都用毛毡紧紧包扎起来,以免被冻住。

中国军舰在海参崴驻防期间,补给也遇到不少困难。军舰的燃料是煤炭,由于无法从国内运来,只能在当地购买,既价格贵又质量差,产生大量煤渣,清理十分费力。所需粮饷由俄国轮船从国内运来,一般能够保障。在淡水供应方面,由于“海容”舰为旧式巡洋舰,没有自制淡水的设备,平时靠当地水船送水,冬季封冻,水船无法行驶,就只能节约使用舰上的存水,对洗衣、洗漱和饮水加以限制,以保锅炉供暖用水。蔬菜、肉类等副食品,平时在当地采买。但到冬季时当地也无货可供,居民完全依靠每周两三次从本国的欧洲地区用火车运来的冻肉和蔬菜度日,常常是火车一到,就被抢购一空,所以舰上的供应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1920年春,由美军发起,驻海参崴的各国军队举行了一次运动会,“海容”舰官兵应邀参加。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比赛,事关国家和军队荣誉,所以中国官兵非常重视,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代将林建章还特别致电海军总司令部,从国内聘请了一位有经验的体育教员来海参崴指导训练。最后,中国海军代表队获得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还获得了跨栏、拔河和撑杆跳高等几个单项冠军。这次运动会被拍成纪录片在国内放映,二等兵田学龙获得跨栏冠军的照片还被刊登在着名的《东方杂志》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联军总部还组织了一次阅兵,驻海参崴的一连中国陆军和“海容”舰上的60名水兵参加了此次活动。经过一番训练和精心准备,中国海陆军的表现受到好评。当地华侨看到中国军队军容严整,都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

由于战事逐渐结束,各国开始从海参崴陆续撤军。1920年6月,林建章奉命取消节制陆军字样,仍以代将名义驻守海参崴,不久又撤销岸上办公处,移驻“海容”舰。

是年10月,北洋政府正式撤销海参崴代将处,但命“海容”舰暂时留驻海参崴保护侨商。不久,海军改派“永健号”炮舰赴海参崴,接替“海容”舰执行护侨任务。“永健号”炮舰是由江南造船所1914年建造的,排水量只有860吨,航速13.5节。

“海容”舰于11月返回上海,结束了历时2年多的海外驻扎。“海容”舰回国后,舰上官兵因久驻海外,给假两个月休息。林建章因指挥调度有方,被北洋政府授勋。后来,林建章升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最后还做到海军总长,成为当时海军的最高首长。“海容号”与“海筹号”这两艘巡洋舰因舰龄过长,于1937年9月25日自沉于江阴附近,用于阻塞长江航道,阻挡日军沿长江进犯南京。

“永健号”炮舰在海参崴驻防期间,于1920年12月发生了俄匪敲诈驻海参崴侨商、扰乱治安,甚至殴打中国水兵的事件。舰长王寿廷接报,立即通过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向俄方提出交涉。次年1月,在文庙街又发生了俄警枪杀中国水兵的严重事件。王寿廷向俄警察厅提出严正交涉,并电告海军总司令部,谘请外交部通过外交途径予以处理。

不久,“永健号”炮舰奉命撤防回国,中国海军驻防海参崴的行动至此也宣告结束。后来,“永健号”炮舰在抗战初期被日本飞机炸沉,成为抗战中战沉的第一艘中国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