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么香水

爱默生曾经说,快乐是一种香水,无法倒在别人身上。用香水来形容快乐,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其实很形象。在人的所有感官中,嗅觉是最神秘的,它能够绕过丘脑的感知,直接通向记忆和情感,所以人经常会在闻到气味的同时,脑海里浮现出一段被尘封的甜蜜回忆:某种野花的香味让你想起快乐的童年时光,闻到某种食物的香味就想起了妈妈,暴雨后的青草气息勾你想起了遥远的初恋记忆……这就是所谓的 “普鲁斯特效应”。

香味是如此勾动人心,又与快乐的记忆相伴,人免不了主动去寻找这种快乐。在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中,香氛成了美与生命的象征,主人公为了香水癫狂,为了制作完美的香水不惜杀人,最终选择死于香水。在工业发展的加持下,乙醇的应用使得香水的芬芳能够久久在皮肤停留,衍生出诸多香调。在琳琅满目的香水中,我们总能找到最牵动自己情绪的那一款味道。那么,在没有香水的古代,人们怎么用香呢?

第一种,使用香花香草。

明朝时期,因为商业发达,催生出各种服务行业,当时城市里有专门的梳头娘子,走街串巷地揽客。江南的爱美女子将香味浓烈的茉莉花采下来,请人梳头的时候,将其巧妙地裹进发髻里,做成一个封闭的头发香囊,从外面看不出一丝痕迹,旁人只闻得到清雅的花香,却看不到花的踪影。这可能就是最早的茉莉香水。不过,要梳成一个散发浓郁花香的发髻,比较考验梳头的技巧。

更为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佩戴香花。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湘云请贾母赏桂花,大家吃过螃蟹宴,热热闹闹地商议菊花诗的韵脚。迎春却独自站在花荫下,拿着针线穿茉莉花玩。这位一向没有存在感的二小姐,在曹雪芹的两句闲笔下变得鲜活起来,展现出娇俏的少女情态。2016年,我去苏州拙政园游玩,马路边的黑瓦粉墙下,坐满了卖花的老太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用细细的铁丝串起一朵朵茉莉花,做成芬芳洁白的“茉莉手镯”,买一串戴在手腕上,举手投足间暗香浮动,那一刻,《红楼梦》中的雅致在这市井之间被完美复刻。

在《离骚》中,屈原写下了“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在这里,纫是缝纫的意思,佩除了佩戴之意,也指香囊、香包。屈原应该不是直接将白芷和秋兰插在身上,而是将香草、香花放在香包中佩戴。填充了草药的香囊不仅原料易得,还能驱虫,可谓古人最常见的香氛。

第二种,使用树脂和动物香料。

《酉阳杂俎》中写过一个小故事,波斯帝国曾向唐玄宗进献了一种非常罕见的香料,叫作瑞龙脑,唐玄宗送了十枚给心爱的杨贵妃。唐玄宗和亲王下棋时,眼看要输了,杨贵妃故意将怀里的小狗丢到棋盘上,将棋子打乱,这时风把杨贵妃身上的领巾吹到了弹琵琶的乐者贺怀智的身上,大风吹了一会儿,飘舞的领巾才落地。贺怀智回家后,全身都被熏得香喷喷的。马嵬坡之变后,唐玄宗终日思念杨贵妃,贺怀智便将当日穿戴的幞头进献。唐玄宗抱着幞头,闻着熟悉的瑞龙脑香潸然泪下。

瑞龙脑香的香味,不光杨贵妃喜欢,其他公主、后妃也喜欢。同昌公主出行的时候,七宝步辇上面缀满了五色香囊,里面就装着瑞龙脑的粉末;而着名的“花蕊夫人”,有一把异香扑鼻的雪香扇,是后蜀国君为了讨好她,将瑞龙脑粉末涂在白扇上制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