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脸”风波

清康熙年间,有个叫年有余的人在密州做县令。

年县令有一块浅灰色的椭圆形翡翠砚台,其质地细腻纯净,台体雕刻的盘龙看上去栩栩如生。

这块砚台是年县令祖传的,年家几代人都把它视为镇家之宝、平安符,所以年县令无论走到哪儿都随身带着它。

这年夏天,暴雨不断,密州遭受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秋收的粮食不足往年的五成。

到了深秋,济南府知府胡作为到密州县视察秋收情况。年县令把灾情做了详细汇报后,又带领胡知府到潍河两岸视察。

视察完毕,胡知府在年家用餐之后,忽然开口说:“听闻年县令有一块翡翠砚台,能否让本府一饱眼福?”

年县令说:“哪里哪里,就是一块普通的砚台而已。”随即将胡知府请进了自己的书房。

胡知府将砚台拿在手里,仔细打量了很久,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连声称赞说:“好东西,真是好东西!鄙人这辈子就缺这么个东西,可惜没有这个福分。”话说到这里,他拿眼扫了扫年有余,见其只是微笑,似乎对自己的提示无动于衷,便横下心来,脸皮老厚地直接讨要,“年县令能否忍痛割爱,将这砚台卖给本府呀?”

此刻,年县令若是识趣,一定会说:“什么卖不卖的,大人喜欢,拿去就是了。”

可是这年有余为人耿直,不识时务,当即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大人,实在抱歉。这玩意儿虽然不值多少钱,却是年家祖传之物,断不敢在我手里失传……”

胡知府万没料到他会说出这话,心里说:世上竟有这等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哼,你小子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嘴里却哈哈一笑,自找台阶下,说:“本府就是开个玩笑,你可别当真……”

胡知府一走,师爷赶紧劝说年县令:“据说胡知府此人贪得无厌,睚眦必报。他可是您的顶头上司,咱得罪不起呀。常言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您还是将这砚台舍给他算了,否则,小心他给您小鞋穿。”

年县令又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他生来就这倔强脾气,讨厌那些仗势欺人之人。常言说得好,君子不夺人所爱,这算什么事?

五天后,济南府发来文书,说今年密州县风调雨顺,秋粮大丰收,秋粮征收数目应是往年的一倍;再有密州县内水利设施齐备完好,最大的水流潍河,堤岸坚固,冬季修渠治水费用就免了。

年有余看了文书,不由气得七窍生烟,义愤填膺。密州受灾的状况胡知府可是亲眼所见,这不是睁着眼胡说八道吗?看来,自己要是继续执迷不悟,以后可指不定有多少双小鞋在等着给自己了。

官大一级压死人。若按此数缴纳秋粮,全县百姓一冬一春都要忍饥挨饿不说,被冲垮的水利设施如果得不到及时修缮,来年必有更大灾害。若只为自己的前途,年县令可以不向胡知府低头,但为了一县百姓的民生,他再无抗拒的勇气了。

事不宜迟,年县令只得带着那块翡翠砚台,去济南府求见胡知府,赔着笑脸把砚台献了上去。

胡知府一脸惊讶地说:“这可使不得。这是你家祖传宝贝,本府怎么好意思……”

年有余强忍内心怒火,低声下气地说:“常言说,好马配好鞍。它在我手里,就是暴殄天物。只有大人您才配使用它。您就收下吧,不要推辞了……”

胡知府淡然一笑,“既如此,本府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