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江南柳园镇上有一家“程记绸缎铺”,是个百年老字号。
这年四月的一天,老板程新良正在街上闲逛,忽然看见不远处围着一大群人,便走过去瞧热闹。
挤进人群中瞧了一会儿,程新良便明白了。镇上“董记布铺”年轻的董掌柜,一年前向开钱庄的万老板借了五千两银子,并把布铺与董家的宅子抵押给了万老板,如今一年过去了,董掌柜还不起债,万老板便手持欠条,来向董掌柜收铺子和宅子。
此刻,董掌柜连连作揖,向万老板苦苦哀求宽限一些时日,万老板却始终板着个脸,大声催促董掌柜赶快交出铺子和宅子。
董掌柜绝望得眼泪都下来了,惹得看热闹的众人不禁一阵唏嘘,这个说:“自从董老掌柜五年前去世后,他儿子董掌柜年纪轻轻,没有做生意的经验,所以年年亏本。看来,董家今天要倾家荡产了!”那个说:“这往后,董家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瞧到这儿,程新良抬眼望了望“董记布铺”,又望了望铺子旁边的董家大宅,忽然几步上前,将嘴巴附在董掌柜的耳边,低声说起话来。
董掌柜听了一愣,然后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似的,拼命地点起头来:“程老板,行,就按您说的办。多谢了!”
程新良转过身,冲着万老板大声道:“万老板,董掌柜欠债的本息都由我替他归还,你不要收他家的铺子和宅子了,你去我家取银票吧!”
说着,程新良便领着万老板与董掌柜,大步向自家走去。看热闹的街坊邻居们,冲着程新良的背影,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想不到一向斤斤计较、十分刻薄的程老板,今天竟然如此仗义,竟然愿意拿出那么多的银票搭救董家。”
那个说:“程老板救下了董家的铺子宅子,就等于给董家留下了希望,否则,董家真的会就此一贫如洗,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当天,程新良替董掌柜还清了欠债,并派出一位姓郑的伙计,去“董记布铺”帮助董掌柜做生意。郑伙计五十多岁,对程新良一向忠心耿耿。
很快两个多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程新良经常听见别人夸赞他仁义,帮助董掌柜渡过了难关,而每次听见这样的话语,程新良总是不经意地一笑。
原来那天,在替董掌柜还清欠债的同时,程新良让董掌柜写下了一张期限一年的借据,借据的数额是还给万老板的本息,而抵押物则是“董记布铺”和董家的宅子。
其实,程新良并非有什么善心,而是因为他知道,董家的铺子和宅子所值的银子,远远不止董掌柜所欠下的万老板的债。同时,他也知道,年轻的董掌柜根本就没掌握做生意的诀窍,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董掌柜根本就赚不到那么多的银子,一年后肯定还不起债,到那时,董掌柜就不得不把铺子和宅子交给他,而那样一来,赚头可就大了。
这天,程新良在街上被几位邻居又夸了一回后,回到了自己家中,坐在后院里得意地喝起茶来。喝着喝着,他向院子外面望了一眼,忽然眼前一亮。
程家的后院很大,有三亩地大小,而院子外面有一条小河,小河边有一道高高的河堤。程新良一直想在院子里挖一个大水池,并垒上假山,修建栈道、亭台,再种上竹木,建一座园林,可那得花费不少的银子,所以一直没舍得动工。刚才,他忽然想起自己收下董家的铺子和宅子后,将有一笔很大的赚头,完全可以弥补修建园林的花费,于是决定开工修建园林。
第二天,程新良请来工匠,建起了园林。一个月后,园林修建好了,这天傍晚,程新良让工匠们在河堤上挖开一个缺口,将河水引入园林里的水池,打算等水池灌满水后,明日一早,便将河堤的缺口给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