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读者2022年24期)(2)

电影和股市

☉林行止

电影和股市有着很奇妙的关系,喜剧盛行通常代表正值牛市,悲剧及恐怖片流行则预示熊市将临。

在20 世纪30 年代华尔街经济萧条的时候,好莱坞拍摄了大量的悲剧和恐怖电影,《乱世佳人》和名目繁多的科学怪人电影便是这个时代的杰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20世纪40年代初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三年到战后20 余年,歌舞片和喜剧片大行其道,而股市亦于1968年创下历史性高点。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食人怪兽和描述杀人狂魔残忍行径的电影相继出现并受到观众追捧,股市亦从高峰回落。

流行音乐亦与股市关系密切。20 世纪20 年代华尔街大牛市出现时,正是轻松自在、热情奔放的爵士乐霸榜乐坛的时候;接着流行调子缓慢的跳舞音乐,正好作为股市急跌、社会为悲惨气氛所笼罩的背景音乐;60 年代初期和中期,“甲壳虫”和“滚石”乐队充满活力及跳跃感的歌声风靡全球,和当时的牛市配合得天衣无缝;60 年代后期,当悲壮凄凉的反战歌声令青年感动流泪以至走上街头参加游行时,华尔街行情由牛转熊。

豹子和兰花

☉洁 尘

在法国作家科莱特写的《花事》一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冷静灵活的年轻猎人,他习惯蹲在一条美洲豹经常出入的小路上狩猎。有一天,他抬起头,突然看到了一朵别致的兰花。科莱特说,那朵兰花“像极了一只鸟、一只螃蟹、一只蝴蝶、一个魔法”。惊叹过后,猎人放下猎枪,爬上山坡摘下了这朵兰花。当他下来时,正好看到一只美洲豹朝着没有武器、手中只有一朵兰花的自己走了过来。豹子“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它被露水打湿了,它默默地打量了猎人一番,又继续走自己的路”。

这个故事在我看来很有南美气质,很有博尔赫斯的味道。结局跟过程一样棒!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那个猎人改行成了一个植物学家。

补诗

☉卢润祥

北宋嘉佑年间,在京城郊外一个古庙墙壁上,题着杜甫的《曲江对雨》一诗。由于风吹雨蚀,日久年深,其中“林花着雨胭脂×”的最后一字已经看不见了。

传说有一天,苏东坡黄庭坚秦观、佛印到此游玩,发现墙上诗句缺了一字,便相约补诗:苏补一“润”字,黄补一“老”字,秦补一“嫩”字,佛印补一“落”字。

有评者说:诗言志!苏东坡的“润”字体现出他身处逆境仍然生趣盎然的乐观,黄庭坚的“老”字淬炼自他曾经的颓唐,“嫩”字可见秦观的青春气息和柔情似水,“落”字则是出家人对生死无常的领悟。

后来,他们查了杜甫的原作,原来是个“湿”字,四个人都叹服不已,觉得这“湿”字恰好把雨后花朵带着水滴的姿态写出来了。而补入的“润”“老”“嫩”“落”,虽各有千秋,但是细细品味,总觉还是不如“湿”字真切。

遇见明月一般的爱人

☉庆 山

合适的爱人,如同无色无味的清水,存在感不强。但你很满足,不会觉得渴、躁、厌烦、忧虑。好的朋友像茶,香气宜人,润人心腑,留下一些回味。至于其他的款式,也许刺激性强烈,一时觉得畅快,试一下也可,不试也可,多接触会有害处。

男女情感虽是私自微小的事情,如果根不正、根不深,长出来的枝丫叶片一定是畸形的、衰败的。这个根系,是彼此的心性、品格。人若能遇见一个明月一般的爱人,心会成为一面澄湖。这是两相映照。

“尽情地去爱吧。把相逢的蜡烛一一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