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汉字冲刷后的世界(2)

清末民初时,日本用汉语翻译了大量西方单词,反向传至中国,比如哲学、目的、医学、卫生、社会等。

张之洞曾怒斥“不要使用新名词”,然而幕僚辜鸿铭悄悄告诉他:名词一词亦来自日本。

中文兼容并蓄,吸纳着新词,而在那些年的流行小说中,亦可听见一个时代的心声。

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说:欲新一国之国民,必先新一国之小说。

两年后,笔名为荒江钓叟的中国人,写了星际远航小说。小说中,巨大的热气球飞向月球,下挂船舱中有卧室、客厅、运动场和兵器房。

此后,种种幻想小说诞生,《新石头记》里贾宝玉坐着潜艇畅游海底,《电世界》中工业巨子黄震球借电翅飞天,神似钢铁侠。

那些井喷的幻想小说中,充斥着对电能的好奇,对科技的渴求,以及对文明滞后的失落。

小说家将目光望向更远处。梁启超在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幻想60年后中国繁荣,在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那时中国国富民强,平时旁若无人的外国人也纷纷学起汉语来。

2005年,韩国将首都中文名从汉城改为首尔,试图抹去痕迹,然而韩国孩童仍需学700至900个汉字,不然无法掌握语言。

日本汉字则无从抹去,至今中国游客去日本,仍能见满城汉字,那是千年中华文明的余痕。

新的故事在余痕上悄悄发生。

90年代后,随着国力复苏,中国故事开始以新的方式传播。

越南人迷上了《宰相刘罗锅》,因电视台早晨播放而造成全国迟到。马来西亚则风靡《汉武大帝》,一集被切五段,每段间要插20分钟广告。

而漂洋过海到达西方的依旧是小说。起点上的幻想小说成为欧美读者新宠。

他们建立论坛,互称Daois(道友),上百万人聚等更新,两年间总点击量超10亿。其中1/3读者来自美国。论坛上对应的知识普及越来越多,从十八般兵器到周易八卦,中国文化因新方式重新传播。

相似故事还发生在东南亚。2009年至2013年,越南翻译中国图书841种,70%以上是网络小说。

越南读者因网络小说而迷上中国国学,又因此成为古装影视拥趸。2017年,《诛仙》在国内才播放完一小时,越南就已在直播间同步上映,来不及加字幕,便配一个翻译在线解说。

在国内,网络小说和其衍生的动漫影视手游,成为新的入口,让年青一代重新探寻传统文化。

他们尝试汉服,试填诗词,重新触碰中华文脉。

去年12月,国家图书馆用甲骨文迎接新年,助力文化守护传承。

古老的文字源头和年轻的故事源头,就此相遇。它们是文脉的两端,隔着绵亘的时空,遥遥气息相通。

作家尝试着用甲骨文创造故事。这些年轻的网络作家,各领一个甲骨文字,体味那字里的千年悲欢。有人领了“年”,讲述丰收的喜悦;有人领了“春”,感受万物的生机;有人领了“兴”,讲述兴的隐藏含义,是一家人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