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一起读鲁迅

鲁迅,是我青年时期的一个梦想。

1988 年师范毕业时,我有两个愿望:一个是买套《鲁迅全集》,一个是买台手风琴。

但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我并未能尽早实施这个计划。直到2009 年10 月26 日,我已经工作21 年后,才在网上买到了18 卷本的2005 年版《鲁迅全集》。

之后,我一直想通读全书,但每次拿起来看几篇,试了试又放下了。一来事情很多,总感觉没有相对集中的时间;二来第一卷第一篇是《人之历史——德国黑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诠解》,读得云里雾里,只好作罢。

直到2016 年10 月14 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读完鲁迅。我从《鲁迅全集》第一卷的《题记》和第一篇文章读起,尽管依然是云里雾里,但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

从这天起,我依次读完前四卷,之后又陆续打开第五、六、九卷,差不多同时在看。

阅读中我明显感到,鲁迅作品中最好懂的是小说散文,而散文诗理解起来就比较难了,到数量最多的杂文是最难理解的。每每感觉他话里有话,但这些“话里话”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不得而知。

转折点出现在近一年后。

这天,我读到鲁迅1933 年10月的日记、书信,读到《准风月谈》的《后记》,突发奇想:同一天阅读鲁迅同一时期写的东西,不就好懂了吗?

在书页上,我写了这样一段话:“2017 年9 月20 日,正式找到读鲁迅的好方法:以日记为纲,以时间顺序,对照书信、各类文章,这样每天阅读的是鲁迅先生同一时期写的东西,这样更易于进入那个时代,也更易理解文本本身。”

从1912 年5 月5 日 到1936年10 月18 日,鲁迅24 年间写下的日记,可谓读懂鲁迅的“一把钥匙”。

举个例子。鲁迅在1931 年2月24 日的日记中(第十六卷244页)记载:“晴。午后复紫佩信。复靖华信。”

这封致曹靖华的信,刊于第十二卷258 页。鲁迅在信中提到:“看日本报,才知道本月七日,枪决了一批青年,其中四个(三男一女)是左联里面的,但‘罪状’大约是另一种。”

在之后的日记、书信中,鲁迅似乎再没提这事。

到了1933 年2 月7 日,鲁迅在日记中写着:“柔石于前年是夜遇害,作文以为记念。”(第十六卷360 页)。

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刊于第四卷493 页。

在文中,鲁迅回忆了和白莽的三次相见,回忆了柔石等青年,记录下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他在结尾写道:“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原来如此!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那些天,我的书桌上会同时展开好几本书。游走在不同的书卷间,我似乎真的走进了鲁迅的心里,表面晦涩的文字背后,原来还有一个丰富的世界。鲁迅的文字是带着温度的,只不过有时热烈,有时含蓄;有时直白,有时欲说还休,给阅读者带来很大的挑战;也正因如此,阅读鲁迅,会慢慢上瘾。

读完《鲁迅全集》的最后一篇文章,是2018 年4 月13 日。

这一天,距离我开始阅读鲁迅,已经过去了18 个月。

这一年,距离我心怀读鲁迅的梦想,已经过去了30年。

这个时候,我也更加认同《经典躺着读》一书作者的判断:“全世界只有两种人有理由不热爱鲁迅,不认识汉字的人,没有完整读过鲁迅的人。通读过鲁迅而不热爱鲁迅,这种情形几乎不可能出现。”

此刻,我终于有理由热爱鲁迅,也有资格向别人推荐了。

有一次和留学的女儿通话,我说:“放假回来,你把《鲁迅全集》读了吧。”

“鲁迅就算了吧。”她表达得比较委婉。

“别的书可以算了,但鲁迅一定得读。鲁迅的书,是白话文作品的最高水平和最高境界。如果不读鲁迅,我就推荐不出更好的了。”毕竟是推荐自己读过的书,还是有底气的。

2019 年夏,女儿放假回到国内,开始系统阅读《鲁迅全集》。为了方便,我提前把所有的作品题目和出现的卷数、页码等都标注在日记里。她阅读时,只要打开日记,从1912 年可以完整读到1936 年。

在她读的过程中,我问:“好看吗?”

她说:“好看!”

在日记的辅助下,女儿能了解鲁迅写作的原因,也能感受到鲁迅隐藏在文字背后那些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更多时候,她还是关注以故事为主的内容。

“鲁迅写下的故事,大多不太美满,但这些文字自有一种魅力,让不够耐心的我坚持看了下来。它们在我心中留下一些难以形容的情绪,悲伤也好,愤怒也好,不甘也罢。这些情绪对我是相当新奇的体验。”这是她的阅读感受。

女儿在人生最好的年华,已经读到了最好的书,夫复何求?

事实上,鲁迅作品包括三部分,除了全集,还有《鲁迅译文集》和《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从2020 年年底到2021 年年初,女儿又在两个月间把《鲁迅译文集》10 卷读完了。我想,鲁迅的作品,或多或少,或深或浅,一定能给她提供滋养吧。

于我而言,鲁迅的文字,鲁迅的风骨,鲁迅的精神,既让我无限崇敬、高山仰止,也在我心中树立了白话文作品的标杆。后期碰到别的作品,我会不自觉地拿来和鲁迅的做比较。尽管我自己写不出好作品,但我知道好作品的标准。

赶在眼睛老花之前读完《鲁迅全集》,此生有幸,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