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心退尽道心生

名字随着一个人行走社会,便有了背后包蕴的诸多东西,名声、名望、名头、名号。名声侧重于旁人的评价,名望侧重于名气威望,名头和名号侧重于名字辐射出的影响力。和人名有关的谚语也有很多:“人的名,树的影”,“人过留名,人不留名不知道张王李赵;雁过留声,雁不留声不晓得春夏秋冬”。这两句谚语既指向了人的名声,也指向了人的名望。

名其实也是可以借用的,当然借名往往都是借有声望的人的名,卑微的人的名是没有人肯去借的。大诗人李白也曾借过别人的名,他在《与韩荆州书》中写“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就是想借韩荆州的名望谋求一条仕进之路。

唐朝以诗歌取士,考生常常在考试之前“干谒”,“干谒”也称作“行卷”,就是将自己写好的诗作呈送给朝堂的显官。目的就是借助名人的褒奖,促使自己早日登科及第。朱庆馀的诗歌《闺意献张水部》就是行卷诗,朱庆馀就是借了张水部——张籍的名,也因张籍的赞赏而名声大振,果然一举登第。

陈子昂在长安寓所摔了一把天价的琴,并趁机把写好的诗篇分发给到场的诗人,“众人为其举动所惊,再见其诗作工巧,争相传看,一日之内,便名满京城”。有了这名声,陈子昂也顺利地进士及第。陈子昂确实聪明,借一把琴扬了自己的名,为后面的科举铺平了道路。

现代人写书,也喜欢请名人作序写跋,大概也是想借别人的名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也有的在书封或书腰上列一串名家的名字,这也是借别人的名推销自己。

其实借名和造势并不仅限于文人,习武之人、经商之人也都精于此道。时迁、杨雄、石秀在未上梁山之前就借用了梁山好汉的名。当然也有因借名而招致祸患的,《水浒传》里面的李鬼就是因借李逵的名行凶而丧生。

《射雕英雄传》中裘千丈曾借其二弟铁掌帮帮主裘千仞“铁掌水上漂”的名头行走江湖,其所作所为颇为滑稽。《天龙八部》中阿紫先是借姐夫萧峰的名行走江湖,后来又借萧峰“南院大王”的名发号施令,阿紫借名多少有点儿狐假虎威的刁蛮。

卖酒的商人最擅长借名,只要看一下酒的名字就知晓:酒祖杜康、刘伶醉、文君酒……这些酒都是借古代的文化名人来扩大影响的。其中文君酒不仅借了卓文君的名,而且借了文君当垆和相如私奔的浪漫故事

古人常说利缰难脱,名心难化,其实不尽然,好多例子可以佐证,利放得下,而名心实在不容易放下。张岱在《陶庵梦忆》序言中写卢生邯郸梦断、漏尽钟鸣之时还不忘名心,仍想着自己呈上的表,能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由此可见,求名、逐名、借名之人都应当深思慎行之。

名心与写文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张岱曾说:“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然而文人若要写出性灵之文,还是剔除名心为好,清水出芙蓉更能吸引人的眼睛,天然去雕饰更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正如张问陶的诗所讲:“名心退尽道心生,如梦如仙句偶成。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