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恶意。遇到影响情绪的事儿时,不要想得太多,尤其不要老往坏处想。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二十年前我遇到了克里希纳穆提,读了他的书《一生的学习》,便开始把关注自己多变的情绪作为生命中的极大功课。我鼓励自己少受任何外部环境影响,把自己的本体之心当成生命去养护。我写文章也多以关注自己的情绪为内容。有一天我发表了篇文章,并把它搁在了朋友圈里。一个中学同学给我留言,他颇为不满,认为我遇到了一些普遍问题时应该愤怒而不应该温情。我回复他,认为我们说的不是一个系统里的事情。他又回复我,还说了特别难听的话。我非常生气,含沙射影地回复了他。他把我的微信删除了。我当时觉得无所谓。其实我过后挺难过的,我们有这么多年的友谊,他怎么可以对我这么恶意呢?但我给自己打气,觉得活到这个年龄了,不对的人就该“断舍离”。
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本心理学书,里面提到了“奥卡姆剃刀定律”,很是感慨。这个定律的逻辑是“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来,它以更为简洁的语句为人们所知,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定律”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让事情保持简单,是14世纪的哲学家奥卡姆奉献给世界的忠告,可见古人早有如此清明的心量。
1990年,一个叫汉隆的美国人把“奥卡姆定律”应用到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他认为“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人们把汉隆的这个解析定义为“汉隆剃刀定律”,把它当作如今繁复的人际交往中极重要的一个社交思维准则。汉隆说的“愚蠢”,代表着各种无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这些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恶意。是的,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能解释为鸡同鸭讲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斥之以愚,勿斥以恶”,是现代人对于“汉隆剃刀定律”的简洁解析。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恶意。遇到影响情绪的事儿时,不要想得太多,尤其不要老往坏处想。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我们的头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与人之间的碰触,很多时候是无意的,类似于马路上的交通事故。其实马路上撞人的人不是故意的,但这样的事故一定存在着发生的概率。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秉持这样的理念去与他人相处,不仅会大大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心情也会平静很多。如此,我们的事业与家庭都会得到温柔的加持。
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绝对的恶意,但这样的恶意一定比我们以为的少得多。当我们的头脑对某件不利于我们的事产生“阴谋论”想法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让这个思绪暂停,想一想“汉隆剃刀定律”?
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一直对妈妈心怀怨意,原因是妈妈太向着妹妹了。妹妹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哄着她,而女孩做错了事情,妈妈就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女孩因此对妹妹也是爱恨交加。女孩15岁生日那一天,妈妈把她单独叫到一边,对她解释了为什么宽待妹妹。原来,妹妹一出生就得了一种病,这种病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有稳定的情绪,否则对妹妹的健康有极大伤害,所以妈妈从来都宠溺着妹妹。女孩长大了,可以知道妹妹的这个秘密了,妈妈希望她能原谅自己对女孩的“不公”。女孩释然了:原来,有些事情的背后,藏着我们不知道的原由。
我还听到一个青年人讲过的一件事。他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读小学时班里来了个城里的同学。有一天课余时间同学们一起聊天,聊到唐僧的袈裟是啥颜色的,同学们全说是黑色的,只有那个城里来的同学说是红色的。这个城里的同学真是犟,明明所有人都认为他错了,他就咬定自己没错。同学们气坏了,把他摁倒胖揍一顿。长大后,他来到了城市,才发现原来城里的电视机是彩色的。他猛然觉醒,深深地内疚。他说,当混沌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清醒却是一种罪过,天鹅在乌鸦的世界里是有罪的。
东方甄选山东行,网红董宇辉来到青岛。在崂山区,一个女人将手中的矿泉水泼向董宇辉。肇事者被工作人员拦下,警察也来了。董宇辉却和警察要求,放过这个女人吧,不要难为她。董宇辉后来谈起自己这次山东之行,说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东行短暂而美好。董宇辉1993年出生,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心量,让人称赞。学者刘润也表扬了董宇辉。刘润说他见过太多创业者,他们的眼中全是敌人——竞争对手太狡猾,是敌人;员工总想浑水摸鱼,是敌人;供应链以次充好,是敌人……而董宇辉眼中没有敌人,他有他这个年纪的人中很难有的悲悯。一个悲悯人的眼中,只有做错事的人,没有敌人。一个悲悯的人是无敌的,因此董宇辉是强大的。他回到理性,回到平静,回到与所有人的合作。
我后来又加上了中学同学的微信,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笑脸。他很快回复了我,给了我一捧盛开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