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要听到喜欢的歌,就会单曲循环,一直听到睡着或耳朵痛才肯罢休。
上初中的时候,同学间流行卡带和复读机。复读机是我的第一个听歌工具,那时我买了周杰伦的《八度空间》,每天睡前听。听到卡带损坏,我就用铅笔把卡带卷了又卷,还是没能挽回它。
后来有了MP3,我在里面放满了喜欢的歌,上课的时候藏着,下课时再偷偷拿出来听。因为怕被老师发现,我总是只戴右边的耳机,从袖子里穿过去,右手撑着耳朵,把耳机捂得严严实实。
大概从那时起,我开始依赖音乐。现在用起了手机,有了下载音乐的应用软件后,不用再费功夫在电脑上搜索音乐文件后下载。我走路的时候、写字的时候,或是空闲的时候,耳朵里都塞着耳机。
我可以找一个空闲的下午,戴着耳机听一下午的歌;也可以在候机大厅,早早跟朋友告别就进去,听着歌觉得等待也没有那么难熬。大学的时候,一个人跑到墨尔本,不知道怎么适应孤单,就一遍遍地听那些让我感同身受的歌,告诉自己,我并不孤单,那些心情早就有人经历过了,还写成了歌。
我听的歌很杂,喜欢的歌手有很多,但翻来覆去听的也就那些。那时不明白,为什么有些歌怎么听也听不腻。后来才觉得,或许只有横跨青春的歌才最动听。横跨青春的歌最动听,附着回忆的东西最动人,一起看的电影最刻骨铭心,陪伴许久的人最珍贵。这些道理,我们总要失去了很多之后才明白。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长大,每时每刻都在往前走,尽管有时我们察觉不到自己成长的速度。我们一路成长,一路丢弃,丢弃那个在操场看夕阳的自己,丢弃那个在路边痛哭的自己,丢弃那个彷徨失措的自己。可有时,我那么怀念那时的自己,所以我需要听那些歌。每首歌都是一个故事,一段时光。
我曾经一直想,那些歌到底有什么意义?那些过去到底有什么用?说起来我们都成长了,那些过去终究是过去了的事情,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忙碌,一直逃避,不肯回头看。
后来我明白了,我们之所以不敢回头看,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面对曾经的那个自己。只有回头看,只有能够正确地看待那些回忆,我们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常在午夜时分,听着歌独自醒着,早已麻木的神经,往往会变得异常活跃。
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歌,但我想一定会有人愿意和你左、右耳机分享一首歌,也会有人愿意在你睡前分享一首歌给你。
我有很多东西在路上弄丢了,比如肆意哭笑的能力,简单却又能让我充实的玩意儿,曾经和我并肩同行的人。一路飞奔,以为自己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却发现可能谁也没能跑赢时间。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东西——三五好友和那些陪伴很久的歌——留了下来。我不念旧,却毫不犹豫地相信这些可以打败时间。
就像那些永远听不腻的歌,就像那些留下来的人,就像那个还在努力的自己。这些东西,少一个我都会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