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夜看杂技表演,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篮球场上的临时大棚里,几个小孩缚住红绸带在空中飞跃腾转,不时引得阵阵喝彩。我望着孩子们令人目眩的飞姿,一颗心仿佛悬到了半空,两手怎么也击不起盲目跟风的节拍来。突然,“咔嚓——”一声怪响,高架上那根紧绷的钢绳旋即下滑,几个小孩随着巨大的惯性掠地而过,他们方才似乎灿烂的笑容变成了难以掩饰的痛苦……
我详问过杂技团老板后得知,这些孩子原本并无此般“艺术兴趣”,只因父母为了能让其走上收入丰厚的从艺之路,而有意把他们先送到马戏团这个“艺术天堂”进行艺术“启蒙”。孩子们既是“求艺”,当然就得有为艺术付出代价和作出牺牲的准备了。
望着这些看似顽强的孩子们,我真难以想象在他们给观众带来“艺术享受”的背后,有多少苦涩的故事被喝彩声所淹没,又有多少难掩的痛苦被人们所忽略。也许,观众的每一次喝彩都会引来一串酸苦的泪滴。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怎么总是离不开如此这般的“喝彩”呢?
是啊,喝彩本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情绪宣泄。我们的生活需要喝彩,万众喝彩,能让人们齐心协力,展望未来,拼搏进取。我们的生活需要喝彩,一个人因为快乐而喝彩,能够健康身心,愉悦他人,和谐社会。有时,一次真正的喝彩,会让被激励者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受益终身。只是,当我们在面对如今生活中有些似乎司空见惯了的喝彩时,能不能先稍微思量和揣摩一下,我们喝彩声浪里泛起的有多少“有彩可喝”的浪花呢?
君可见:信息时代,现代资讯的传输让人们在手指轻点间即可轻松沟通和交流,此种便捷滋长了有些爱刷存在感者的“喝彩饥渴症”。每天早上打开手机,最让人烦恼恐怖的事情,便是微信群里蜂拥而至的摆功报喜帖,以及紧随其后铺天盖地的跟风喝彩与点赞。有人无论碰到个什么鸡毛蒜皮的无聊事,为显示其自信的存在感,便要在微信群里隆重昭示一番,以博取有些爱好冒泡者机械廉价的喝彩;还有人即便是在什么地方发表了一则由三个人署名的二百字短讯,也要范进中举似的在微信群里闪亮登场,以获得有些喜发高论卓见者一串文不对题或华而不实的吹捧与夸耀。
还有一种颇为流行的“喝彩应付症”,有些人遇上本无价值喝彩的事儿,但碍于对方是自己的上级或是有点儿来头者,为了给足对方面子,便不分青红皂白地跟着凑热闹,即使对方的帖子和观点是一文不名或是狗屁不通,也要摆出一副天真烂漫或如醍醐灌顶之虔诚,拍红了巴掌拼命地喝彩和点赞,且以世上最美之词肉麻敬之。
更有一些得了“喝彩遮丑症”的不善者,他们为了哗众取宠而掩耳盗铃,变着法儿乔装打扮妖言惑众。此类人无论是混迹官场还是商场,都会标新立异弄出几个貌似创新的辞藻来,以人们的阵阵喝彩来遮掩自己骨子里的丑陋。有的贪官表面装得清廉,“纯净”如白莲花,骗得人民群众百般敬佩、千般拥戴、万般喝彩,可他们背地里却做着以权谋私的勾当。
喝彩声中玄机多,淡定思量须慎为。倘若我们总是毫无个人定力,盲目无措地滥喝彩,假喝彩,乃至倒喝彩,那么诸如杂技小孩们的苦涩命运故事,就还会日复一日地蔓延重演。我们就会跟着那些盲目之彩、无聊之彩、应付之彩和丑陋之彩随波逐流,生活中的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有时就会很难辨清。终日沉醉在稀里糊涂、莫名其妙的喝彩中,迷失的又何止是喝彩者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