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柿子“榨油”

说起“柿油”,人们可能会产生疑惑,作为水果的柿子似乎和食用油没有多大关系,为何说“柿”有“油”呢?

其实,“柿油”又名“柿漆”,是从一种比较涩口、不宜食用的柿子中提取出来的,含有丰富的单宁类物质,与漆树汁有着相近的特性,在古代南方各地曾经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防水和防腐材料,也可以充当黏合剂使用。用于制作柿油的柿子也被称为“油柿”“漆柿”,别名“椑”。《本草纲目》中记载:“椑乃柿之小而卑者,故谓之椑。他柿至熟则黄赤,惟此虽熟亦青黑色,捣碎浸汁谓之柿漆,可以染罾、扇诸物,故有漆柿之名。”

漆树的汁液具有毒性,割树取漆有一定的风险,处理柿子就安全多了。但制作柿油仍然是一项较为辛苦的工作,在柿子仍处于未成熟状态时,工匠将其采摘下来并捣烂,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经过发酵后,除去渣滓,剩下的褐色胶状汁液即是柿油。

因为成本低,制作简易,看似平凡的柿油在民间的用途相当广泛。用柿油浸泡过的渔网、鱼篓,其表面能够形成一层防水的保护膜,起到加固材质的作用。柿油也可以涂在盛水的木器表面,以尽量减少腐蚀,令其经久耐用。安徽省休宁县盛产梨子,梨农为了避免果实被虫蛀,在塑料袋问世之前,主要采用将涂着柿油的纸袋套在梨子外面的方法。涂着柿油的纸坚韧防水,在风吹雨打中不容易被损坏。

江南一带生产的蓝印花布上面有着精致的印染图案,这种传统工艺也离不开柿油。用于印花的“花版”在宋代之前主要是雕刻的木板,到了明清时期,开始使用錾刻出花纹的特制纸版。它是将几层纸叠在一起,以柿油做胶裱糊而成的,纸版可以雕镂出比木版更加精细美观的图样。柿油不仅能够帮助黏合,还能够起到增强花版柔韧性的效果。

清代,杭州出产的各种纸扇中,有一种黑纸扇,因为雨淋不透,暴晒不翘,能够遮阳挡雨,被誉为“一把扇子半把伞”,它的扇面就是在桑皮纸上刷了多层混合烟煤的柿油制成的,色泽乌亮,光可鉴人,在上面以金粉书写绘画,显得高雅脱俗。

在一些地方制作油纸伞的传统工艺里,工匠采用柿油黏合伞面和伞骨,防水和防腐的效果相当显着。柿油还可以作为布匹染料,用柿油染过的布不易遭虫蛀,结实耐磨。可惜的是,随着现代工业制品的普及,历史悠久的柿油还是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