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课桌

高中时,老师常表扬一位“学霸”,他逢考必居年级第一,却从不加班加点。唯一特别的,是他的课桌随时收拾得异常齐整。就是他,高考位列理科全省第七名,考上清华,后留学美国,是我们中学多少年来神一般的存在。

那时,我们都刻意模仿他整理课桌,好像课桌整好了,也能像他一样优秀。结果证明,模仿终究是模仿,正如东施效颦。不过,我也略有所悟:条理化意味着效率更高。但这样一来,人可能形同钟摆,久了会有点儿乏味,有点儿时间强迫症。

后来,我观察到另一类优秀的人,他们的工作台面乱七八糟,资料乱摆乱放,可是要找某个紧要的东西,顺手便能找出来,仿佛他们头脑里自有无数个抽屉,妥善归档着看似零乱的一切。所以我想,有条不紊,追根溯源,得看内心。

条理化、有秩序的生活,是大多数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在该读书的年纪努力学习,该恋爱时抓紧恋爱,该工作时辛勤工作,该成家时就结婚,这样才平平顺顺。

条理化的内在逻辑是凡事必追求高效。例如我们某天要去参加一个聚会,难免会想,去这个聚会的目的是什么,结识什么人,说些什么话之类的。条理化生活,能让每件事拎得清,说得明,不混沌,不糊涂,有效率。

不过,企图把生活完全想通透,其实过程充满痛苦艰辛。事实上,生活那么庞杂,那么精微,没有人能“万事通”,一切都条理化就跟要求每片树叶以同一姿态飘落般不现实。

这是一种困境,大多数人都在追求生活的条理有序,稳当的幸福感、安全感、成就感、归属感,可是常发现“变化总比计划快”,预想的安稳难以实现,而在短暂的平衡中,也感觉到无趣的乏味,反而期待挑战无序。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如此,稀里糊涂,晃晃荡荡,如同漂浮在汪洋大海上坏了马达的小船,不知何时抵达彼岸,不知何时遭遇颠覆翻扣的风险。

人在无条理中追求条理,在不稳定中追求稳定,在不幸福中追求幸福,如同在海市蜃楼的迷雾中隐约望见的灯塔,似乎在无限接近,而又永不可抵达,难免生出虚妄之叹。不过说到底,人生的趣味,本就来自于不确定的意外惊喜。

所以,人各有异,不必刻意去模仿“学霸”整理书桌,也从来没有整齐划一的绝对标准,社会的美和人生的美一样,都在于参差的多样性。人是殊途同归的,不同的历程本身才是意义,乐在其中,其义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