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有知笨之明

中国近代史上,要说齐家治国平天下,集学问、谋略于一身,那得首推曾国藩。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近代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着有《曾文正公全集》近千万言留存于世。就是这样一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旷世奇才,却常对人说自己是个笨人。

曾国藩说自己笨,其实不算是自谦!从他秀才考了六次来看,的确不太聪明。梁启超评价他“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他读书,第一段不会背,绝不进行第二段;一本书没看完也绝不看下一本。据说小偷去行窃,适逢他正在读书,一遍又一遍地读,小偷都会背了,他仍在读,气得小偷愤然离去。

曾国藩有一癖好,就是喜欢写挽联。挽联是啥?就是给死者治丧时撰写的对联。它既要讲究对仗、平仄,又要把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乃至一生的事迹、成就,言简意赅地概括出来。如此劳心伤神,曾国藩却乐此不疲,一天不写心里就难受。谁家死了人,数他跑得最快。生活中哪能天天死人?无可写之死者,他便写活人。亲戚朋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写了个遍。为此,好友汤鹏与他绝交。给活人写挽联,恐怕他是空前绝后第一人。正是基于他的笔耕不辍,日积月累中楹联水平大为提高,最后赢得了“楹联圣手”的赞誉。有副对联这样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敢于承认自己笨,其实是一种胸襟、智慧和格局。柏拉图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正所谓笨鸟先飞早出林,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文徵明,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十一岁才会开口说话,九次科举不中。但他知笨而奋发,到晚年,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被世人称之为“四绝”。

人们往往知他而不知己,这最可怕。明明自己笨拙,却自以为是。对他人,说三道四;对自己,避重就轻。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夫妻间的你是我非,大多缘于此。如果双方都能“吾日三省吾身”,知其愚笨而相互退让与宽容,那便是风清月明、朗朗乾坤。能晒自己缺点的人,多少需要点儿勇气,没有谁喜欢听别人说自己蠢笨。所以,敢于直面自己笨拙的人,常怀勤谨之心;自以为聪明绝顶的人,易生骄横之态。五岁能诗的神童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相反,口含石子而朗诵不止的德莫森,终成希腊伟大的演说家和雄辩家。

我们常说自知之明而不说他知之明,充分说明自知的重要。知笨而不止步,做好笨功,用上笨劲儿,自然勤能补拙。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完善自我上,琴棋书画融于指间,经史子集装于心中,笨后而智聪,懵后而目明。即便成不了曾国藩那样的国之栋梁,起码成为品以正、行以方的人格楷模,岂不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