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满县茶香

霍山的春天,是从氤氲而来的茶香开始的!

好山好水出好茶。安徽霍山县地处大别山区,最高峰白马尖,坐落其境,溪谷崭岩,森林茂密,涵养了富足水源,峰林溪流,孕育了如梦如幻、如歌如泣的云雾,终年缭绕,随花草的幽香弥漫于茶树间,与之亲密相拥,浪漫而自然地生长。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400——600 米的山腰、岗坡,植被厚实,葳蕤茂盛,自然的风化和草木的腐殖,土壤砾质化,通透性强,利于茶树根系生长发育,“木秀云腴,于此露灵”。海拔的高度、种类浩繁的植物,生物多样性,决定了病虫寄主繁多,茶季病虫微乎其微,茶农无须使用农药,而世代施用农家粪便,肥沃土壤,提高茶园肥力,是出于对茶树的厚爱和回馈,使之持续产出“韵致清远,滋味甘香,足称仙品”的好茶。

古往今来,无数名家对霍山茶推崇备至,卷帙浩繁。司马迁《史记》记有:“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即茶称瑞草魁,霍茶又为诸茗魁矣。”

最具代表性的“ 霍山黄芽”,自唐以来,即为贡茶,与黄山、黄梅戏,并称“安徽三黄”。如今,看黄梅、登黄山、品黄芽,已成为真正到过安徽的打卡标志。“霍山黄芽”已列入国家地理保护产品,系中国驰名商标,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的中国100 个地理标志产品名录。

好茶,一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谱就的和鸣乐章。

自然的恩惠和青睐,茶农的习惯和坚守,使霍山的茶叶,擅草木之秀气,钟山川之临禀。为茶而生的采茶女,对茶叶饱含深情和期待。采茶季节,如果亲历漫山遍野的茶园,观摩采茶过程,你会看到,她们的纤纤玉手,在茶树的舞台上,遵循“以甲则速断不柔,以指则多湿易损”,舞蹈出精湛的采茶艺术,令你眼花缭乱,赏心悦目。她们与生俱来的眼力,聪慧敏捷的睿智,指挥一双双巧手,运指如飞,在上下左右的穿梭中,纤纤细指,准确地将翠绿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纷纷提采,落入茶篓,而开口芽、紫色芽、虫害芽、霜冻芽,绝不会鱼龙混杂,如果端详细审,茶篓中的针针嫩叶,大小划一,色泽均匀,沾着露滴。鲜叶汁液悄无声息,散发茶草的淡淡清香,身临其境,身心舒展,惬意畅快。

一片树叶,华丽转身为茶,必经高手焙制,以达色香味殆绝。焙茶师傅,与茶结缘,与茶共生,他们深怀对茶叶的深爱和理解,制成的茶,呈一枪一旗,挺直微展,均匀划一,润绿披毫,内质丰富,清香持久。焙茶的悟性有所高低,经验有所上下,但手工焙制“霍山黄芽”,他们一定会遵循世代传承的独特工艺,从容致力,经过鲜叶处理、杀青、做形、摊凉、初烘、闷黄、复烘、摊放、拣剔、复火、成品装箱,十一道手法,循章而行,缺一不可。这项技艺被纳入国家标准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霍山的茶季,街市村庄,车水马龙,客人前来问茶,焙茶师傅会用掌纹里浸满茶叶汁液的双手,捧一捧刚刚出锅,品相、内质俱佳的新茶,凑到客人的鼻前,一枚枚形似雀舌,舒展俊挺,醇香扑鼻,得到赞许和肯定,他们的皱纹也会随之舒展。

在古代,经过茶马古道,霍山茶走出国门。而当下,通过“一带一路”,霍山的茶香更是飘向了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