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匠心鞠躬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曾数次造访泾县宣纸厂。一次,他在捞纸车间里看着看着就愣了神。“捞纸”是宣纸生产过程中最为神秘的环节,只见两两一组的捞纸工人,娴熟地操纵着一张竹帘,在纸浆池里晃一晃,一张湿漉漉的宣纸就出现在竹帘上了。再移动竹帘,轻巧地一掀,宣纸就落在了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纸堆上,然后进入下一道晒纸工序。一张张宣纸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它从无到有,整个过程,耗时不过几秒,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捞纸工人就像变戏法一般,眨眼间就完成了。

即使是外行,也能看得出其中的一些门道,宣纸的秘密完全在池子里的纸浆中。可纸浆的具体成分,外人就无从知晓了。凡是目睹过捞纸操作的人,面对这般神奇的场景,没有不叹为观止的。在一次参观时,李可染就情不自禁地向捞纸工人深深地三鞠躬。他深情地说:“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无独有偶,20世纪,一个日本客商也被这捞纸的场面深深地迷住了。此人是个商业间谍,他前来打探宣纸的秘密。他当然知道宣纸的秘密就在池子中的纸浆里。工人们当然不会让他随便接触纸浆。此人想了个点子,他站到池子边,像李可染大师一样,也向捞纸工人深深地鞠躬,却故意让领带拖到了池子里。他起身后,带着湿漉漉的领带,如获至宝般地离开了。日本人对领带中的纸浆进行了严格的分析和化验,结果并没有从中发现什么神秘的成分,可以说一无所获。那宣纸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呢?

时令进入秋天,青檀刚刚落叶,若在此时进入皖南泾县,到处都能看见百姓在砍伐青檀枝条。砍伐青檀是有讲究的,要选取老桩上三年生的枝条。也就是说,三年生的枝条最适宜用作宣纸原料。时间短了太嫩,韧性不足;时间长了青檀的纤维会老化。所以,就像割韭菜一般,青檀的枝条都是三年砍伐一次。青灰色的枝条吸足了三年的阳光和雨水,弹性十足,充满活力。伐下来的青檀枝条大约有两三米长,整齐划一,长枪一般,被捆成一束一束的,放在公路边,等待着被车辆运走。这只不过是第一步,它们离一张宣纸的距离,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檀并没有化为柴薪,别看它只有三年寿命,此后,它们将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在一张薄薄的宣纸里,将会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据考证,宣纸的寿命,可以达到一千零五十年。纸寿千年,并不是一句妄言。

青檀的枝条被砍伐下来后,先要将檀皮从枝条上剥下来,开始灰渍、洗涤、蒸煮、摊晒等前期工序。摊晒的过程较为漫长,将经过粗加工的檀皮摊放在朝阳的山坡上,除了偶尔翻晒,就不用去管它了。经过长达十个月左右的晾晒,历经一个寒暑的风吹雨打,“吹尽狂沙始到金”,青檀的白色纤维就显露出来了。这个过程称为自然漂白。

宣纸的主要原料除了青檀,还有泾县特有的沙田稻草。顾名思义,这种稻草长于沙田,秆高节少,色泽金黄,纤维性强。沙田稻草在撕除枯叶、破节、浸渍、晒干、蒸煮等十几道工序后,同青檀皮一样,也要放到野外摊晒,天然漂白,成为“燎草”。宣纸的前生,像一位隐居在皖南山中的高士,侣烟霞而友泉石,吐纳日月精华,吸取天地灵气,内心笃定,自我修炼,“任尔东西南北风”。“独坐幽篁里,深林人不知。”只有如此,时候到了,方能成得大器。摊晒檀皮和稻草的山坡极为壮观,白色的檀皮如白浪翻滚,金黄的稻草如金沙泻地,各成奇观。灵山秀水的滋养,独一无二的原材料,独具匠心的加工,注定了宣纸不会出落成凡俗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