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日子(2)

A大学的许教授曾经多年在国外做访问学者,在伊朗孔子学院担任过几年院长,看世界看学问看人生的眼光很独到,可以从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音符中听懂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民族兴衰的鼓点和节奏。玩户外行时开一辆轮毂高大的红色越野吉普,一身很户外的行头让转弯的日子无论怎么看都很户外。

在另外一个户外群,庄姐勇哥燎原阿畅最为活跃,他们对户外的理解是通过对一座座茶山的精气神的吸纳和面朝一片片湖水时的深情释怀来诠释。徒步和登山成为这个群的主要爱好,着名的高原湖泊和边境茶山甚至是古老的四川蜀道都是目的地。勇哥和燎原是曾经的省级部门秘书带几个长的那种干部,博学而谦和。燎原教授曾经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学习工作过几年,还担任过意大利学校的校长。从认识到如今,一直给我为人做事的榜样。他的学识在整个旅途中处于水满自溢的状态,所到之处的历史典故和沿革,似乎灌满了他的智慧库。与他同行漫步在原野森林的日子的弯道上,听他用平缓的语调讲故事的时光会让日子正在转弯的户外行很文化。

西藏是一个缺氧但不缺信仰的地方。流浪咖啡的罗哥,开一台房车停在波密雪山丫口,以一块流浪咖啡的布标问天问地问雪山问夕阳。冲一杯现磨的咖啡,与过往的陌生人来一段关于房车关于流浪咖啡关于日子转个弯的神侃,流浪的咖啡原来在转弯的日子里从来不曾孤单。

在人称东方小瑞士的藏区鲁朗镇,我们追上了一个有十四辆房车的车队,看到了一群最小年龄六十最大七十多的房车户外人,群主叫房车小战,一面做着直播一面对我们讲了他们的房车他们的经历和他们的队员。最让人感叹的,当是车队里有四辆房车的主人是四位年过六十的单身姐姐,她们对房车生活的感受很透彻:跟直线式的日子请了一个绕弯的假,不做墨守成规的妻,不当按部就班的妈,不围着一日三餐打转转,不跟着柴米油盐的脚步走,一到了外面的世界,才觉得做回了自己才真的是自己。想到几个大姐一个人开着一辆大大的房车在藏区那么复杂的道路上穿行,一是很酷,二是感叹她们的人生就像是正在第二次翻越唐古拉山,而且她们的日子正在转着曲线优美的大弯弯。

人说,女人一定要会开车,会打扮,会行走,会做饭,还要包里有钱,手机有电。能为自己撑腰的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开着房车支撑小资情调的,恰恰是能够应对户外旅途中各种场面的经历和见识。我想,这一群户外房车人已经把日子转了好几个弯。可能,我们身边这一群户外旅行人也已经身在弯弯路上了。

玩户外行是一个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而怎么也不觉得完美的过程。完美天天都是相对的,只有不完美才是户外行的一种绝对完美。群里的摇大队小容、两个晓明、张姐、庄姐和阿畅,都是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一直觉得不完美的人。他们对户外的理解已经实现了理想型与理智型的无缝衔接。只要日子给了一首歌的时间,他们就能把户外的模样摆设成一个弯弯的舞台,放声歌唱。

摇光、小容、默然、沐莲、海潮、阿云、一春、小刘是群里的一伙年轻人,年纪轻轻就悟出要让日子转个弯,让我觉得自己好像白活了许多年。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一直跑在我的想法之前很远,而且让距第一次翻越人生唐古拉山还有许多年的他们陪着我们走在第二次翻越的路上。如果让他们讲讲户外行的心得和户外行对他们日子的改变,与晓明夫妇一个样,掰掰指头就能数出几十条,而且每条都很实在实惠。爱上户外行,完全是生活和工作节奏放慢后进入的另外一种节奏,没有不适应,也没有突兀,自然而然。如果说在家的日子是直面人生的现实版,那么户外行就是让日子转个弯的正在进行时。

弯弯的日子需要音乐和歌声相随,大叔和晓辉哥就为这个户外群和全国的户外人创作了一首露营山歌《想你想得呆和和》,歌声响起,一群户外人的心又回到了户外行的路上:

日子就像风筝线,拴着妹妹拴着哥。线线直直哥想我,线线弯弯我想哥。哥哥天天天上飞,妹妹夜夜守着窝。山歌越唱越想你,想你想得呆和和。

……

日子像妹又像哥,眼睛眉毛都是歌。喝了酒么想唱歌,开口就是一撇坡。哥哥钻进心尖尖,妹妹钻进心窝窝。山歌越唱越想你,想你想得呆和和。

人生翻越了唐古拉,日子还能走多远,一方面取决于我们的体魄和心态,一方面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折腾模式将直线的日子过成弯道或波浪起伏,从而获得生命的拓展和更多的维度。

户外的路上弯弯再多都不多。揽一弯大理洱海月绣一个花枕头,扯一朵梅里雪山白云做一床夏凉被。摘几颗高黎贡星星,泡一壶熟普洱,烧几块建水古城蘸水小豆腐唠个嗑。抓不住的日子陪着我们努力奔跑,还悄悄再绕几个弯。

人生走在户外的经纬上,客厅有天空那么大,床有大地那么宽,花园里流着长江和黄河。收获的日子可能会迟到,但是它一定会来。对户外行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让正在重新翻越唐古拉山的我们打开了理想的双闪,沿着此生必驾的219和318线,再次将日子转上几个连环大弯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