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智慧与街头智慧(2)

而绝大多数年轻人在刚刚起步时,是位于秩序分界线下方的,一上来就能拿到一副好牌的年轻人毕竟是少数。无论是学业平庸、职业不顺,还是被家庭拖累、恋爱崩溃、身体患病,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可能让一个人在刚开局就掉在良性循环的外面,必须在社会上挣扎摸索很长一段时间。

对这部分人而言,单纯地依靠书本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他们想突破自己,就必须磨炼自己的街头智慧。

想赚大钱,就要学会分解目标。想赚100万元,就要先从赚1万元开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要专注、清醒地思考和计算,而不是抱怨和哀叹;只要能比普通人忍受更多痛苦,就会有其他人得不到的机会向你敞开大门;天下没有卑微的工作,赚钱的机会就在泥里找,收废品、扫马路、发传单……都可以成为赚钱的机会;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弱点,用自己的优势赚钱,不去死磕缺点,等等。

这些方法和经验都需要人们在现实中摸爬滚打才能一一总结出来,单从书本上是很难学到的,甚至在摸索的过程中,还要经历很多痛苦。因为你必须拿肉身去碰撞这个世界,往往撞一次还不行,必须撞很多次。这个过程是对人的意志力、体力和智力的全方位考验。

但是,这些磨炼也让拥有街头智慧的人具备很多优秀的特质。比如,懂得察言观色,善于捕捉对方的需求;务实,不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自己的目标认真专注,能够承受完成目标过程中遇到的痛苦和挫折。

他们没有学院派常见的书生意气,他们思考的永远都是很实在的事,比如怎样搞定人、搞定事、搞定钱。

也许有人不认同这种做法,觉得这样太世俗。但我认为,任何知识、智慧和想法,如果不能变成结果,就只能算你的潜力,而不是你的实力。仅仅拥有书本智慧的人如果能明白这一点,对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务实地选择职业类型

如果你一开始就处于秩序分界线的上方,那么你的人生可能会比较顺遂;但如果你位于秩序分界线的下方,想要突围而出,就必须将书本智慧和街头智慧结合起来。既要有优秀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又要有在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的实战经验,这样才能让自己拥有各种优秀的能力,扭转人生的不利局面。

其实不光是人,国家也是一样的。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崛起,就是因为走过了一段将书本智慧与街头智慧充分融合的历程。过去的数十年,中国从百废待兴到不断壮大的方法论可以总结为4个词:重视科技、开放学习、实用为王、不断改革。这4个词对今天渴望不断突破自我的年轻人来说,同样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对于家庭经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学习理工科是改善困境的好武器。更准确地说,从事工程师类的职业,更容易在就业市场占据优势。要知道,工程的核心是实现,科学的核心是发现,艺术的核心是表达。其中,实现能力是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这就使得工程类学科的学生可以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但是,这并不代表工程师类就是唯一值得关注的职业类型。还有一类职业也很能锻炼人,那就是营销。如果说工程的核心是实现,那么营销的核心就是变现。商业活动的关键,是把东西生产出来,再卖出去。

营销是典型的实践出真知的职业,也是最能体现街头智慧的职业。但是,做过营销的人都知道,干这行很辛苦。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对,世界本来就是这样运作的,很多人会中途下车,能够到达终点的只有少数人。

我认为大家要有开放的心态,多接触那些已经被证实的成功方法论,研究其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论并充分利用。但同时我们也不要完全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还是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决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容易陷入两个极端。

一部分人完全不听、不看任何先进的知识和方法论,觉得那些东西就是假大空、“割韭菜”。

还有一部分人刚好相反,沉迷于各种理论,张口闭口都是大道理,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实际情况。

陷入这两种情况的人,都容易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