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戏曲人生

母亲一生痴迷戏曲,而中国戏曲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滋养了她的一生。

小时候,家里有一台老式的收音机,银灰色,方方正正的。从早到晚,它都热热闹闹地播放着戏曲。母亲一边听戏,一边干活儿,做饭、洗碗、喂猪、织毛衣……甚至下田干活儿,她也用小布袋把收音机背在身上,农活儿干得不知疲倦,戏词也唱得欢天喜地。

母亲常常边听戏边给我讲:“戏如人生,戏里讲的都是我们这辈子的大道理,知识多着呢!”虽然母亲只读了几年书,但戏曲里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成了她为人处世教育子女的最生动教材。

母亲听的戏曲中,有替父从军、英勇无畏的花木兰,也有保家卫国、敢爱敢恨的穆桂英,还有智勇双全的抗战烈士阿庆嫂、坚贞不屈的革命战士江姐……这一个个巾帼不让须眉的鲜活形象,浸润着母亲的心田,丰富着她的精神世界。

母亲不仅喜欢听戏,也喜欢看戏。我们虽然生活在偏远的农村,但哪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戏班子唱戏,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赶去捧场。到了农闲季节赶庙会,也有戏班子搭台唱大戏。每逢此时,母亲就会早早地把家务活儿做完,把家禽家畜安置好,打扮得清清爽爽的,带我们去看戏。

别人去看戏,都是看个热闹,母亲却是看门道。回来的路上,她总会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解今天这场戏,从演员造型、化妆,到唱词韵律、节奏,俨然成了戏剧评论家。

父亲有时候调侃道:“人家专业演员唱得不好,你能唱得好?”母亲则神采飞扬地应对:“当然!如果我上台,照样唱得好。”父亲笑而不语,我却深信不疑。因为,有好几次,我从梦中醒来,看到母亲一个人在院子里练习唱戏。那时,夜凉如水,月色撩人,母亲姿态优美,声音轻曼悠扬。那是一个和平日里完全不一样的母亲,月色在她的周身镀上一层银白,闪闪发光。

有一次,戏班子到村里来唱戏,就住在我家。第二天下了一点小雨,戏班子休息半天。班主是父亲的老相识,知道母亲喜欢唱戏,就想趁机帮母亲圆梦。化妆师开始给母亲装扮—扑粉、涂胭脂、画眉眼、涂口红、贴片子、束发、戴头面、插花,每一道工序都细致入微。

开场锣鼓一响,巾帼女英雄穆桂英闪亮登场了。母亲手中花枪一耍,雉鸡翎一甩,飒爽英姿,晃云手,开唱:“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我保国臣……”母亲唱腔圆润悦耳,眼波流转。无论是台步、云手、水袖、眼神,招招式式都散发出巾帼豪气。

这是属于母亲一个人的舞台。此时的她,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而是保家卫国的女将军,痴爱戏曲半生的母亲,终于圆梦了。

台下的人越来越多,她们站在雨中默默无言,注视着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母亲。我看到一旁的父亲激动得流下两行热泪。虽然没有相机,不能记录下此时此刻,但那天的一幕幕永远镌刻在我记忆的相册里,熠熠生辉。

母亲在五十六岁时因病早逝,她下葬前一天,父亲特意请了戏班子到我家,热热闹闹唱了一天一夜,一生痴爱戏曲的母亲可以含笑九泉了。

母亲的一生都在追求并守护她的戏曲梦想,戏曲充盈了她的精神世界,又滋养、陪伴了她的一生。而她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出精彩的戏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