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的总结(外一篇)(2)

借堰渠行路,我和夫人平添了几分人定胜天的脚劲,一路探幽,只有渠水相伴,倒也显得几分安静。突然,咯叽、咯叽,传来几声鸟叫,尚未回过神,两个斑鸠扑哧一下从头上的林子飞出,打了我一个寒颤,随即几颗水珠掉落脖子,一股凉飕飕的刺激速透全身,夫人走在后面笑我干扰了斑鸠的领地。

走完堰渠,穿岩阡,再过小桥,地形开始开朗,视距可以放远。里边三个村民小组,百来户人家的村落便扑入眼帘,我一边走一边问夫人有何感受,欣赏着那由近及远的一幅幅水墨丹青,夫人不断的感叹:“好看!好看!”

入谷后,我们即被如玉带飞练般跳跃穿梭的溪水及岸周丰茂的植被所征服。山的幽静,水的灵动,不断撩拨着我和夫人惊奇的心扉。仰头是广袤绵延的燕子岩,环视是苗家人起伏掩映的村落地。可谓处处桃红柳绿,碧水云天。全长约三十里的幽深沟谷,由西向东连接烟水石桥湖。随机择一清幽林荫或欢浪水域,便是歇脚,垂钓,野炊的理想之地,尽可让人洗心涤滤,流连忘返。

的确,溪沟两岸林木密布,藤蔓丛生,溪流淙淙,竹柳繁盛,全是原生态的植被。吊脚楼式的农舍依稀点缀于林缝间,层状的喀斯特岩体如万卷诗书叠砌于两岸,几个村民小组分两岸择地而居,活脱脱的一个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使人油然而生:“深山峡谷之中,藏村落二处;清水奇石之外,有天书万卷”之情。平时不善诗文的夫人却莞尔一笑道“把村落二处,改为‘寻幽二人’,天书万卷改为‘浪漫一天吧’”想想平时都忙碌于生计,未能好好陪过夫人休闲,便道:“改的好,这才是幽境中的诗情画意。”

此时,我想到了五柳先生,他梦想求得的地方会在这儿?开初是觉得地形地貌神似,与木堰沟熟悉后,才觉得一切都那么贴近,全如《桃花源记》的那番描述。感慨之余,倍觉如此理想的世外之地,就呈现在此时的现实中了。

木堰沟植被原始,是鸟类、鱼类、蜜蜂及其它野生动物的乐园。当地的人很有环保意识,与野生动物关系处得十分亲密,常见人靠近长颈鹤、竹鸡,但各行其是,互不打扰。沟河里面的鱼儿,村人从不用电、用药去捕杀它们。若遇节期也只用锤子去敲击石穴,捉些“黄辣丁”招待亲友。平时却是让它自由自在地生长。每年春秋养蜂农要割蜂蜜,每次蜜蜂爬满了蜂农的全身,但并不蜇他。割蜂蜜时如遇客人,蜂农极为热情,会让客人尽情品尝他们来自大自然的“甜蜜”。

木堰沟山石奇异,层层叠叠,如书卷堆放。沟里人说是仙人为暗示山民要读书,学习文化,才能永久过上好日子,特发下万册石书叠砌于山谷两边。山民一方面以“书”育人,培养出了不少秀才和状元,这些秀才和状元多以企业工人,老板,乡镇公务员形态出现,是他们引以为豪的骄傲。最了不起的是沟南岸陈家坪出了个县委办主任,被山里人视为人才的榜样,并夸赞他家后面的“书山”有灵气。此外,山民还将似“书”一样的层层片石采集回家做晒坝、砌台阶、建房子,用石料代替木材做成极富特色的石木民居,冬暖夏凉,十分实用,反映出山民靠山吃山、因地制宜的勤劳与智慧。

走进瞿二哥家,我和夫人受到了热情邀请,不光尝到了新鲜的蜂蜜,还参观了村上的金银花生产基地,桃李果园,苗家农家乐,看到了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幸福景象。

木堰沟民风淳朴,相处和睦,沟河两岸鸡犬相闻,互结亲戚。平时彼此过沟转“活路”,对唱山歌,男女传情。唱山歌时,男人高喊“这山没得啊那山平,哥去坪上啊扯葛藤……”姑娘便应“葛藤生得长又长啊,一头连着啊妹的心……”如此以歌传信,互表心迹。每逢“盛事”,山里人称红白喜事,便互相帮忙,和衷共济。行事时往往有唢呐、锣鼓、逗乐子等民间乐器交响演奏,响彻山谷,是深沟里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因为盘根错节的关系,木堰沟人非常团结,除了纯朴善良,但也野蛮任性。听沟里的刘副村长和张社长讲述:大清乾隆年间,来自黔州的一股土匪,到村里抢劫,村民便将粮食、物品搬至后山一石洞储藏,再与劫匪拼搏,进可攻退可守,周旋数月,劫匪虽多次组织进犯,均伤亡惨重,无功而返。现石居犹存,仍能看见当年抵御外侵的影子。几年前,一猪贩子进村收猪,未摸到里边的深浅,过秤时故意短斤少两,被一妇女识破,村民们半路拦下猪贩,差点掀翻猪车,经猪贩补钱并再三赔礼道歉,才得以出沟。

对于木堰沟还有许多地灵人杰的传说,尤其是燕子岩万千气象,云卷云舒,自当登临体味;更见木堰沟人纯朴豪放,勤劳勇敢,自当亲切相交。那儿,仿佛有生活以外的世界。

和夫人一番游来,收获颇丰,特留此游记招引朋友。顺着我介绍的路径进沟,乱走是景。若是累了、饿了,随便拈一处幽境露营、烧烤,或是走进农家,都是惬意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