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当截止时间快到时,时间的稀缺,会俘获大脑的所有注意力,让工作效率快速提高。所以有句话说:要让一件事完成得很好,需要两个条件:稍微超出能力的要求+不太够的时间。每个到截止时间才赶完功课的同学,相信都对此有深刻体会。
在塞德希尔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莎菲尔合着的《稀缺》一书中,对这种现象做了大范围的研究。而他俩在分析大量案例后得出的结论是:穷人永远缺钱,忙人永远缺时间。
这种死循环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又该怎么破?美国一家医院的案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圣约翰医疗中心是一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医院。每年,这里的32间手术室要进行多达3万台手术,因此所有手术室永远被排得满满当当。
一旦出现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医院就只能将之前安排好的手术推后,医生有时凌晨两点依然在做手术,员工也被长时间加班折磨得筋疲力尽,他们还经常为一台两小时的手术等待数小时。由此带来的压力和医疗事故,自然相应增加。
后来,医院管理层请来了一位顾问,他提出的解决方案让人大吃一惊:将原有手术室的其中一间留出来,专门处理紧急手术。一位医生回忆起自己当时的反应:“我觉得这个人简直疯了!我们原有的手术室都不够用,他还要拿走一间!”
但顾问的账不是这样算的:手术分“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如果后者强行插队,前者的效率就会大幅降低,由此带来更多的加班成本、等待成本和医疗失误。每台计划内手术,都被迫为计划外的手术“还债”.而计划外的手术是可以预测的(占每年总手术量的20%),所以当它们都被归集到专门的手术室后,其他手术反而规律了。
结果证实了这个办法有效:实行两年后,圣约翰医院的加班率下降了45%,接诊率上升了11%,收入也实现了增长。
贫穷不但会限制我的想象,还会限制我的智商?
抛开时间稀缺,还有一样估计是多数人都缺的:金钱。两位作者对美国研究者达瑞尔·柯林斯等人在《Portfolios of the Poor》一书中,对南非、印度等地的穷人做过的研究和分析非常感兴趣:为什么即使给穷人一笔钱,他们仍会重新陷入贫穷?为什么明明有机会改善经济状况,他们依然不愿采取措施?
《Portfolios of the Poor》中提到的“穷人拿到钱之后,往往会很快花掉,难以进行储蓄和投资”也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突发用钱的情况,而手中的余钱根本没法应对。
“你要是问他们,理财不重要吗?他们会说,重要啊,但不紧急呀!眼下填饱一家人的肚子,买够吃穿住用的东西,为突然来到的疾病和邻居婚礼准备钱,才是我着急解决的。”
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身边常见。许多人一谈恋爱就容易变笨,为什么?因为对于爱情极度关注,占据了心智的带宽,所以专注力和理性就下降了。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公司越想赚钱,就越赚不到。因为他们的心思都在节省成本、寻找客源上,饥不择食地拉了一堆烂活,也没有心思规划更宏大的战略。而那些赚了钱的公司,往往一开始并没有想着赚钱。他们的出发点可能只是如何服务别人,为别人创造价值。
互联网上有句很出名的话: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