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蝴蝶

一、

八月末时,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做生物老师的朋友发了金凤蝶的照片。她说这是给学生买的蝴蝶蛹,刚刚羽化出来。因为学生在竞赛、考试、实验时会用到昆虫乃至活生生的蝴蝶,若学生平时不太接触,临场感到害怕,或是拿捏不好力度,一不小心就会让蝴蝶飞走了。所以平时多接触一些昆虫,有利于学生心理脱敏,免得再在考试时大喊:“老师,我的‘考试题飞走了!”

这话令人莞尔,我见了心思灵活起来:我有一个刚满五岁、对蝴蝶羽化过程很感兴趣的小孩。原来万能的网店已经如此发达,就连蝴蝶蛹都已经有卖的了。要不要买几只蝴蝶蛹回来,让小孩观察一下它的羽化呢?我打开手机,在网上下单了10只蝴蝶蛹和一个装蝴蝶的小网笼。评价里有人说,刚收到就有一只蝴蝶羽化了。那么也许不需要等待太久,北京的天气还不算冷,还有一些花花草草开放,应当来得及。

三天后收到快递,打开一看,是两只很小的塑料圆盒,里面塞着些太空棉,几只蝴蝶蛹就这样被塞在太空棉中间,原本化蛹时结在树枝上用来固定的丝被取掉了,一只只孤零零地在质感不太好的太空棉里躺着。

“啊?就这样吗?”

一瞬间心里闪过许多念头,这样盖着的塑料盒子,路上氧气够吗?蛹会不会已经闷死了?去掉了固定的丝,蝴蝶羽化时会不会变得困难,容易失败?

这些担忧的话不敢说给小孩听,我只得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将蛹倒出来,一个个拈进小网笼里。蛹分两种,一种颜色漆黑,个头稍大,看起来离羽化不远;另一种颜色青绿,个头小一些。正轻轻拈着,忽然两只黑色的蛹动了动,好像里面有什么东西扭来扭去似的,我吓得惊叫起来,然后尽量克制自己的惊慌,轻轻将它们放到了地面上。

等平静下来,我硬着头皮将它们装好。之后,原本静静地等待它们羽化就行,然而到这时,我才意识到一个五岁孩子的好奇心和行动是多么难以控制——他在屋子里走着,到哪儿都要拎着他的新蝴蝶蛹;隔着纱笼观察嫌不真切,总想偷偷地把蛹拿出来,放到手上看一看;把蛹放回去时,却又做不到像大人那样轻巧、准确。于是屋子里时不时能听到轻轻的“咕噜”一声,接着便是我暴躁的声音:“不要总是把蝴蝶蛹拿出来!让它睡觉好吗?这样总是拿来拿去会让它受伤的!”

小孩被骂过,有些失落地退到一边,隔了一会儿又忘记,或是觉得我没注意,就又偷偷把它们拿到角落。有时也趴在那小小的纱笼旁边,睁大眼睛盯着里面毫无动静的蛹,问:“蝴蝶什么时候才会羽化呀?”

“不知道,可能还要再过几天,蝴蝶还没有发育好,不要动,就安安静静地等着。”

“唉!”小孩轻轻地叹一口气,继续等下去。要理解大人的冷静,对他来说大概也是很难的事吧。

有时我走过去,经过那纱笼旁边,也会往里面仔细瞧一眼,一股忧愁涌上心头:固定的丝被卖家去掉了,就这样放着能不能顺利羽化出来呢?感觉做了对不起蝴蝶的事,早知道就不买了。

二、

两天后,是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早上把小孩送进幼儿园,回来我坐到书桌前,刚打开电脑,忽然感觉放在桌上的纱笼似乎有什么不一样了。定睛一看,果然是蝴蝶羽化了!一下有了两只,不知什么时候从蛹里挣脱了出来,翅膀也已经展开——蝴蝶刚羽化出来时,翅膀还是皱的,看起来很小,要过一会儿,腹部将体液挤压到翅脉里面,翅膀才会完全舒展开来,变成我们平常看到的大大的翅膀。此刻它们正轻轻用四只足抓住纱笼顶端,在那上面安静待着。这是两只美丽的玉带凤蝶,翅膀大而黑,下面双翅上各有一列白色的斑点,间或有一点小小的橙斑,都是雄蝶。

本来准备等蝴蝶羽化了就把它们送到附近的公园去放掉,小孩却不在家,想到他如此期待,也只有等他放学回来后看过,第二天早上再出去放了。我站起来,去厨房冲了一点蜂蜜水,放在一只小酒杯里,轻轻打开网笼边的盖子,把酒杯放进去。网笼太小了,坠在笼口边的一只蝴蝶轻轻颤动起来,仿佛要触到我的手,我的心又猛烈地跳了一下,赶紧把手拿了出来——以前我还不知道我这么怕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