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之滨舌尖上的记忆(2)

不管怎么说,鲟鱼和鳇鱼濒临灭绝,早在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就把鲟鱼和鳇鱼认定为濒危物种,中国也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此应坚决杜绝捕捞野生鳇鱼、鲟鱼,保护好“活化石”。现在,已有人工养殖的鲟鱼和鳇鱼。因此,黑河早市上也常有人工养殖鳇鱼和七粒浮子出售,如同卖牛肉一般,砍块论斤卖,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端上餐桌了,美食家尽可以大快朵颐。人工养殖给喜食鳇鱼、鲟鱼的人,提供了品尝机会。

黑龙江里还生长着有名的“三花五罗”。鳌花学名鳜鱼,南方人也称桂鱼,位居“三花”之首,其肉质细嫩洁白,古诗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可以为证。鳊花学名长春鳊,肉嫩味美,脂肪含量极高。季花学名花鲴,俗称“季花勾”。“三花”因形体、花纹美丽,可称为淡水中的“美人鱼”。哲罗在淡水鱼中是较凶猛的鱼类,食小型鱼类和陆栖鼠类。哲罗鱼又被称为“神鱼”。新疆玛纳斯湖中的“鱼怪”近年被考证出即为哲罗鱼。哲罗鱼喜在低温的深水处栖息,大者可达几十上百斤。肉可包饺子、汆丸子、烧鱼片。法罗学名“三角鲂”,资源量少,不得常见。铜罗鱼,学名黄姑鱼,小型鱼类,在黑龙江上中游见不到。雅(称这种鱼时,这个字黑河人发音yā)罗鱼较为常见,属小型鱼类,繁殖能力强。胡罗也是小型鱼类,胡罗鱼雌雄分明,因为颜色各异,也较为罕见。近些年的夏天,在黑河早市,有铜罗鱼卖,鱼的个头儿确实不大,此鱼非本地所产,听摊主说是从同江或是抚远运过来的,不易保存。秋日的一天逛早市时,一位朋友买了,晚间请一个餐馆加工,鱼肉有点类似蒜瓣儿肉,口感不错。在黑河,雅罗鱼是最容易吃得到的江鱼,吃法有酱焖、红烧、干炸等。

在黑河、逊克,重(发音chóng)重鱼也很珍贵,也叫“重唇”,学名“唇?”,在黑河被称作“重重”(也有人写成“虫虫”),因下唇发达,有重叠的皱褶,因而得名“重唇”。在黑河鱼宴上,“重重”鱼比较上档次,肉嫩、味鲜。黑河还可捕到、吃到学名为翘嘴红鲌的岛子鱼,岛子鱼在兴凯湖被称为大白鱼,是名贵鱼类,在黑河的饭店,上一份岛子鱼,是对客人的高规格招待。此外,还有学名乌苏里鮠的牛尾(黑河人发音yǐ)巴(这个字在此鱼名里,黑河人发音bà)鱼。学名黄颡鱼的嘎牙子鱼(江浙沪皖等地叫昂刺鱼,川渝云贵等地叫黄辣丁)与牛尾巴鱼颜色相近,但嘎牙子鱼身体要小一些,是纯野生的,非人工养殖。这些鱼都因味道美、营养价值高而为美食家们称道。牛尾巴鱼非常肥,炖好之后,锅中会出一层油,奇香无比。嘎牙子鱼出水能发出类似“嘎呀、嘎呀”的叫声,因而得名。背部和两侧的鳍锋利如剑,能将打鱼人的手脚刺伤,会自我保护,被称为“龙江奇鱼”。这些鱼在江中越来越少,因此,越发显得名贵。

还有黑河人称之为红尾(黑河人发音yǐ)巴梢子的蒙古红鲌鱼、称之为雅巴沙(黑河人发音shà)的乌苏里白鲑鱼,以及马口(学名黑龙江马口鱼)、细鳞(学名细鳞鲑)、狗鱼等鱼,除狗鱼外,这些鱼都以肉质鲜美闻名。黑龙江里也有野生鲤鱼、鲫鱼、鲶鱼等鱼。开江的鲤、鲫、鲶鱼都异常肥美、鲜香,特别是纯江鲤子(黑河人这样说,是把它与在江里养殖的鲤鱼区别开来),价格不菲。近年有把养鱼池人工养殖的鲤鱼放入江里的网箱里养,也当江鱼卖,这种鱼肯定比养鱼池养得好吃,但与野生江鲤鱼还是不能相提并论。小的鲤鱼称为鲤拐子。开江的大草根鱼适合做生鱼片,另外鳡条、怀头都是巨鱼。黑河人吃江鱼是有讲究的,哪种鱼的哪个部位最好吃是有学问的,有“鲤鱼头,鲶鱼尾,鳊花肚子,重重嘴”的说法。曾任过大酒店经理多年的同学给最好吃的江鱼排了顺序:鳌花、牛尾巴、纯江鲤子、红尾巴梢子、雅巴沙、重重、马口、鳇鱼、七粒浮子、沙葫芦子。其实,鳇鱼和七粒浮子肉质肥厚,其味道不如另外几种江鱼鲜美。

开江鱼排在东北“四大系列”里的“四大鲜”之首,可见江鱼、河鱼有多鲜。

在黑河,最常见,也最容易吃到的是小江鱼沙葫芦(黑河人发音lù)子。开江以后,在大小餐厅、饭店,都能吃到沙葫芦子鱼,有干炸、红烧、酱焖等多种吃法,深受食客欢迎。在早市、在街头,随处能买到沙葫芦子。那些喜欢早晚或节假日到黑龙江边垂钓、下囤,及到江里下挂子(网的一种)的人,最容易收获的就是沙葫芦子。俗称沙葫芦子的鱼,有好几种,其中有犬首鮈、细体鮈、东北颌须鮈等。沙葫芦子鱼是浩浩黑龙江奉献给人们的质优价廉的经济鱼类。

如果有幸到网滩上,与打鱼人一道吃上一顿原汁原味的江水炖江鱼,那香、那鲜,带给你的定是妙不可言的美好享受。

不过,黑龙江、嫩江以及它们的支流里的鱼,资源越来越少,已到濒危境地,保护鲟鱼、鳇鱼、岛子鱼、重重、雅巴沙、红尾巴梢子、哲罗、细鳞等珍稀鱼类刻不容缓。请大家都来关心和保护这些珍稀鱼类,不能捕获禁捕的保护鱼类,对其他鱼类,禁渔期一定要手下留情。否则,我们将难以在黑龙江中见到这些名鱼的身影,就更别说品尝名鱼了。

瑷珲焖子

如果说乡愁与美食相关的话,在黑龙江沿岸瑷珲一带的人家做的焖子,是不可或缺的味蕾上的美好回忆,因为它不像酸菜炖粉条儿、溜肉段儿等遍布东北大地,到哪里都可以吃到,它主要在世居黑龙江畔的“此地人”中代代相传。“瑷珲焖子”软糯可口,吃后齿颊留香。如果说离开北疆久了,什么吃食让我回想?“瑷珲焖子”无疑是会让我心心念念的家乡至味。

了解了一下,好多省都有焖子,如辽宁焖子、河南焖子、河北焖子,却鲜见介绍黑河的瑷珲焖子。瑷珲焖子是完全不一样的美食。比如,我吃过河北保定的驴肉焖子,制作时里面要用粉条儿,是吃驴肉火烧时,与驴肉一起夹在火烧里,颜色为深褐色,样子有点像黑河人用猪皮熬成的冻儿,口感却与瑷珲焖子迥然不同。

黑河乃至黑龙江各地都有鸡蛋焖子,鸡蛋焖子与瑷珲焖子也是完全不搭的两种食物,鸡蛋焖子是用鸡蛋、大酱、剁碎的尖椒等搅拌上锅蒸制而成,是吃烀土豆、南瓜、茄子的伴侣,这个菜现在也有了一个好听又好记的简称,叫“三烀一炸”(实际上“炸”改为“蒸”更准确一些,因鸡蛋焖子是蒸熟而非炸制),是黑龙江各地的特色农家菜。

瑷珲焖子的做法与口味当然不同于鸡蛋焖子,制作略复杂,口味很独特,是沿江瑷珲一带冬季特别是过年时许多人家的主打美食。制作要用大米饭,把米饭煮成七八成熟时捞出,加入猪肉馅儿,再加盐、葱、姜、蒜等调料,后加马铃薯粉使其凝结。听黑河一位历史研究爱好者吴先生说,还要加木薯粉,马铃薯粉和木薯粉各半,肉要用里脊肉。用鸡蛋摊出鸡蛋皮,然后用鸡蛋皮把瓤儿包起来,卷成长条状,即可冻到外面的仓房里或放在冰箱冷冻,吃时再上锅蒸熟(先蒸熟之后再冻,食用时再熥热,容易散),待凉了切片(热时切容易散花儿)。食用时蘸蒜泥或酱油、醋,是一种介于菜和饭之间的一种美食。焖子颜色好看,外皮是金黄色,瓤儿如白玉一般,非常好吃,香而不腻。过去瑷珲一带有“八碟八碗”的满族美食,其中焖子是装入碟子里的一道下酒凉菜。如今,黑河的一些饭馆里也有这道配菜,除了蘸蒜泥吃,也可以涮火锅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