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0年打磨《红旗颂》
着名作曲家吕其明曾为电影《铁道游击队》写出《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欢。1965年,吕其明又接到任务,为第6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写一个序曲。他费尽心力苦心创作,构思了整整一个星期,写出了《红旗颂》,作品传遍大江南北。
然而吕其明本人却不太满意,他觉得《红旗颂》没有准确地表达对父辈的感情。带着这份朴素的想法,此后50年来,吕其明一直想方设法修改《红旗颂》,直到2019年才正式定稿。原来,在吕其明还是孩子时,父亲吕惠生就为国捐躯了。当时,吕其明在部队,是个“孩子兵”。父亲的行为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而且他天天与战士朝夕相处,对英雄有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崇敬,因此《红旗颂》在他心里并不完美。
为了写好这个曲子,吕其明重新走访英烈当年走过的路,跟老英雄交谈,搜集素材。然后,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来伏案写作,一写就是十几个小时。在写作过程中,他脑子里常浮现出这样的景象,硝烟弥漫的村庄,伤痕累累的战士,以至于他常常眼含热泪,热血沸腾。从此,他把打磨《红旗颂》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能有几个50年呢?用50年写一支曲,有人觉得难以理解,但吕其明却认为十分值得。2021年6月29日,他获得“七一勋章”。面对记者采访,他深情地说:“相信父亲有在天之灵的话,他会为我感到骄傲的。”
特殊的失物招领
南京小伙焦乐多年前逛旧书摊时,发现了一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证明书的主人是一个名叫“徐恒杰”的老英雄。焦乐觉得很有价值,便买下收藏起来。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时,焦乐想找到这位老英雄,物归原主,便在网上发布了一则“失物招领”启事,晒出这本立功证明书:“不知老前辈是否还在,在线寻找。”
证明书第一页是关于颁发立功证明书的决定,盖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的印章。第二页是功臣简历和立功事迹。徐恒杰于1951年入伍,立功事迹上写着:“1952年9月7日,立三等功一次。工作一贯吃苦耐劳,并能起带头作用,鼓动其他同志的工作情绪;群众观念较强;对生产重视,推动全班生产成绩全连第一;卫生工作上亦能督促带领。”招领启事发出后,尽快找到这位志愿军老英雄便成了无数网友的共同心愿。庆幸的是,经过多位网友的热心寻找和求证,没过多久便找到了老英雄的家人。
2020年10月25日,焦乐亲手把证明书送到徐恒杰老英雄的爱人张秀英、儿子徐永军手上。原来,徐恒杰早已在39年前就去世了。由于英雄深藏功名,家人只知道他肩膀处受过枪伤,但从没听他说起过这段立功经历。因此,这本证明书便成了他曾保家卫国的一份珍贵证明。张秀英摩挲着失而复得的证明书,红着眼眶喃喃地说:“要是他还活着,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该多高兴啊!”
这则特殊的失物招领让焦乐收获了大量的点赞,但他谦虚地说:“忘记英雄的民族没有魂,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公民应该做的事情。”
苹果很甜,内心很暖
有一年,受一所大学邀请,作家阎连科每半个月会去学校给学生上一堂写作课。有一次上课时,由于时间还早,阎连科打算步行过去。没想到走到半路上时,下起大雨,因为没有带雨伞,他急忙躲在一户人家的房檐下。
很快,阎连科意外地发现,那户人家门前的一个小木箱子里放了一把伞。看到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如果一直等下去的话,有可能耽误讲课。想了想,阎连科打算向这户人家借用一下伞,于是他敲了敲门,很快,里面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回应。阎连科开口道:“我从这里路过,天下大雨,想借你门口的伞一用,不知方便不?”女人好像正在忙着,顾不上出来,只是大声地在屋里回答:“快拿去用吧,下雨天路上小心!”阎连科道过谢后打着伞离开了。
第二天天放晴,阎连科便打算将伞还回去。临出发前,想着人家帮了自己,他顺便买了水果带去答谢。到了那户人家门前,虽然房门虚掩着,但阎连科并没有特意打扰主人,只是将雨伞连同水果一起放在那个小木箱里,然后转身离开了。
过了半个月,又到了上课时间,阎连科打算再次步行过去。这次,当他经过那户人家的门前时,意外地发现在那个小箱子上贴着一张字条,字条是粉红色的,上面还画了一个爱心。阎连科凑近一看,只见字条上写道:“谢谢借伞人的苹果。苹果很甜,内心很暖。”
那张字条显然是主人在发现苹果后贴上去的。那一刻,让阎连科感慨不已的是,自始至终,自己虽然没有和这家女主人见过面,但他相信,对方一定是一位心灵美好富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