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门,是出入住宅的必经之处。谈到人类的居所,我们就有必要说一说“门”。

“门”的甲骨文字形像两扇对开的门,有的字形还在两扇门的上边增加了一条长长的横木,这就更加形象了。之后诸字体一脉相承,变化不大。“门”的简化字写法是从它的草书字形变化而来的。

“门”最初是指房屋的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妇人送迎不出门。”《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说文解字》:“门,闻也。”是用读音相近的字来解释门的功能。段玉裁注:“闻者,谓外可闻于内,内可闻于外也。”也就是说,门起连接内外的作用,外面的人想进入门内,需要先向内传达并得到应允。《尔雅·释宫》:“正门谓之应门。”说的也是门外呼唤、门内回应的意思。

“门”与“户”常常并提,如自立门户、门户之见等。“门”和“户”都有房屋出入口的意思,但是又有所区别:一扇为“户”,两扇为“门”;又,室、房等的出入口为“户”,院落等更大区域的出入口为“门”。

那么,封建时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大门”“二门”又是指什么呢?按照中国古代院落布局,较大的院落在大门和居室之间通常还设有第二道门,这就是所谓“二门”。二门以内是主人的居住之所,如果有外人进入,双方就要依礼行事。古代女子受礼法所限,非但不能轻易离开家门,就连日常活动的范围也常常局限在居住的内宅。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我们就能理解和体会李清照《点绛唇》词中“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段所描写的少女乍见来客的一系列举动,以及其中透露出的复杂心理活动。

“门”后来泛指各种建筑物、交通工具等的出入口。《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指的是城门。《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指的是山洞的洞口。日常生活中一些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往往也用“门”来称呼。比如,欧阳修《与尹师鲁书》中有“灶门老婢”的说法,“灶门”是炉灶的烧火口。我们现在常用的阀门、油门等说法显然也是这样来的。

门是人出入房屋的必经之处,因此,凡是事物的关键所在,也称为“门”。《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及《庄子·天下》“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其中的“门”,指的是事物的门径、诀窍。

一家人生活在一门之内,因此,“门”又指家族或家庭。比如《韩非子·孤愤》:“故主上愈卑,私门益尊。”《晋书·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又因为同一个门派的人如同一家,所以“门”又表示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比如《论衡·问孔》:“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再进一步,“门”又指老师或师父的门庭。如《孟子·告子下》:“愿留而受业于门。”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门人”“同门”等说法。前者指弟子,如《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后者指同师受业的人,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北京四合院中的垂花门,也称“二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称为垂花门。

另一方面,从“门”表示家族或家庭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把人分门别类的作用,由此再进一步,“门”又可以表示一般事物的类别。《旧唐书·杜佑传》:“书凡九门,计贰百卷。”“九门”相当于九种。

“门”现在还作为部首使用,包含“门”的字有一些在意义上跟门有关,比如闭、间、闲等。不过,像问、闷、闽等字,“门”仅仅表示读音,这是我们需要加以区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