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谋杀案

探案谜题

薛冰是校报的主编。这天,她正在为一则谜题绞尽脑汁,校报记者刘韬走了过来,戏谑地说:“不用这么卖力吧?又没有薪水拿。”

薛冰看到他,忙说道:“你来得正好,看看这个谜题怎么样?”

刘韬拿起稿件看了一遍,那是一个侦探故事,大意是:

有一对情侣,在经过了热恋期的甜蜜之后,两人之间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猜疑、争吵、冷战、和解,如此几个循环闹下来,双方都筋疲力尽,最后决定分手。他们相约到第一次约会时的冷饮店,像从前一样,点了大杯不加冰的红树莓汁,一人含一根吸管,同喝一杯饮料。想到这可能是他们共饮的最后一杯饮料,两人都有些黯然。当饮料喝到一半时,男孩的手机响了,他接了个电话,然后对女孩说:“我有急事,要先走一步,看来剩下的一半,我注定不能陪你一起享用了。”男孩走后,女孩独自喝完那杯果汁,也起身离开。可是她刚走到门口,忽然浑身抽搐,好像发羊痫风般瘫倒在地上。冷饮店里的工作人员慌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女孩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断气,经医生检验,死于氢氰酸中毒。

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封锁现场并收集了相关物证。经检验,在那杯红树莓汁的残液中含有剧毒物质氢氰酸,但是在杯子边沿和吸管吸口处的外壁上并没有检验出毒素。同时警方排除了在吸管内壁下毒的可能性,因为吸管是冷饮店店员送饮料时一并送过去的,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往只有一根筷子粗的吸管内壁上投毒而不引人注意,是不可能的。

警方通过女孩手机中的通话记录找到男孩,发现他没有丝毫中毒迹象,这令警方困惑不已:两人同喝一杯果汁,为什么一个死于非命,一个却安然无恙?刑警队长就这个问题请教了本市着名私家侦探南柯,南柯仔细分析过案情之后,认为这是一桩谋杀案,并现场演示了能够毒死对方,却不会毒死自己的方法。

聪明的读者,你能猜出男孩毒杀女孩的方法吗?赶快把答案寄给我们,猜中者可获一年的校报作为奖励。

刘韬沉思了好一阵子,却想不出破绽所在,于是问薛冰:“我不想再浪费脑细胞了,你干脆揭开谜底吧。”

薛冰说道:“如果现在就揭开谜底,那多没劲啊!”

见薛冰不肯说,刘韬故意激她:“或许这个故事根本就是你自己杜撰的,谜底你还没想出来吧?”

薛冰摇头说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名叫周华琴,还是咱们的校友呢。”说到这里,忽然眼睛一亮,“你想知道谜底,可以去问李教授啊,他对猜谜最在行。那次上课,不是还给我们讲过谜语的起源吗?”

教授隐私

李教授教写作学,是位极具声望的作家。

正好第二天有写作课,课间休息时,刘韬把那个故事讲给李教授听,并请他猜出谜底。李教授开始时听得津津有味,可是渐渐地,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等刘韬讲完,他有些不悦地说:“这个故事的作者肯定是看多了西方的推理小说,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却忽略了西方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要知道,西方人对自我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探究,贯穿了整个西方文学,可以说,西方文学的每一个层面都透射着人性的光辉……”

刘韬暗叫一声倒霉,自己不过是说了个谜语故事,李教授居然扯到西方文学上去了!

报纸出版后,收到很多读者来信。薛冰仔细地阅读了每一封信件,可是没有一个答案让她满意。就在她已经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又有一封信摆在她的办公桌上。看完信,薛冰神色一凛,思考了很久,才把信折叠起来,重新装回信封,并放进自己的手提包里。

暑假开始了,薛冰没有回家,她从大一开始,就利用业余时间帮李教授搜集写作资料。通过这份工作,她不但能赚取到一部分生活费用,还能从中学习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薛冰感激之余,开始帮李教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李教授两年前和妻子离婚了,如今一个人单过,对于薛冰的殷勤照顾,他开始时觉得不好意思,后来习以为常,也就不再拒绝。

暑假过去一半的时候,薛冰收到父亲的电话,说家里出了点事,要她回家一趟。李教授亲自开车送她到火车站,买票的时候,他才想起自己只知道薛冰是东北人,却不知道是哪个城市,就问她家在哪里。

薛冰回答:“辽宁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