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有困难吱声,我给你们解决!耽误生产按照规定必须罚款。”
“我服从,下午我一定把上午的损失抢回来。”张一碗表决心。
“但一定要注意安全。”队长提醒他。
晚上,队长开着爬山虎上了山脊,把张一碗拉的菜墩都运到队部,统计好要菜墩的职工,第二天用第一辆拉原条的汽车把菜墩捎下了山,给有需求的职工家里送去。
杨群回队知道了这事,也批评了张一碗。张一碗记得那是师父第一次跟自己红脸,也是最后一次。
“回来了张哥?恭喜恭喜!”站在街道上的人看见张一碗回来,打着招呼。
“同喜同喜!都上屋里坐吧?”张一碗热情邀请着。
“不啦,屋子里人多。”
“那就上饭店吧?有任务的留下。”张一碗说,“婚庆公司的车队还没来吗?上旅店接亲得等一会儿,其余的人都上饭店去吧。”
张一碗进屋,人们又议论开了:“女儿是张一碗的亲姑娘啊!怎么不在家?安排旅店去了?这不是嫁女儿是娶媳妇嘛!”
“这是谁出的主意?怎么这么乱呢?让人糊涂。”
“走吧,没任务的都去饭店吧!不明白不要在这乱猜了。”有人张罗道。
张一碗的儿子叫杨山林,女儿叫张莹莹。
张莹莹是张一碗的亲闺女,杨山林是杨群的儿子。当年,杨群的爱人生杨山林时,不幸难产去世了。张一碗的爱人就把苦命的孩子抱回家,让比杨山林大三个月的女儿张莹莹喝牛奶,把自己的母乳喂给杨山林。
杨群没能力养育儿子。杨群的母亲去世得早,父亲也是病怏怏,三天两头住院,折腾几年也去世了。那时候的杨山林已经五岁多。杨群也没有其他亲人,他还要上山工作,孩子只能托付给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张一碗,叫弟妹帮着抚养。杨群也想再找一个爱人,接杨山林回家,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一个男人带个孩子,爱人不是那么好找。杨群也有后顾之忧,自己常年不在家,怕后妈给儿子气受,就这么拖着。但苦了张一碗的媳妇。
除夕夜里,林业局的大客车到工队接一线工人下山,杨群都是到张一碗家过年的。杨群父子大的大、小的小,日子真没法过。但自己的孩子就让张一碗的爱人这么抚养着,杨群愧疚啊!有一次,杨群喝点酒给张一碗的媳妇跪下磕了一个头,说:“弟妹像我的姐姐,像我的嫂子,更像我的母亲,大恩大德,我杨群无以回报啊!”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杨哥,快别这么说,邻居住着,相互帮助没什么的,没什么的。”
张一碗媳妇也泣不成声。
那时候的张莹莹和弟弟杨山林才上小学一年级,看到爸爸妈妈们哭,也就跟着哭。隔壁邻居听到,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忙跑过来看,见此情景,也感动得落泪……
噼噼啪啪……
接亲车队到了饭店门口,有人点燃了摆放在饭店门前的鞭炮。
婚礼车队徐徐开到饭店门口,新郎从一侧下车,忙跑到另一侧打开车门,搀扶红妆的新娘姐姐下车,围观的人们让美丽的新娘晃花了眼睛,“嚯!太漂亮了。”
“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一片赞美声。
新娘张莹莹亭亭玉立,新郎杨山林高大帅气。堵在饭店门口的人群见新郎新娘走来,马上闪开一条路。新郎新娘走进饭店,一下子成了焦点,四处传来喝彩声……
曾经和杨群一起工作的人说:“这要杨哥还活着,得多乐呀!”
“是啊!杨哥死那一年,杨山林刚十岁吧?”
……
那年的正月初七,和以往一样,林业局几十辆大客车整齐排列在办公楼门前,林场工人密压压站在车前,听局长作动员上山工作的讲话。
“同志们——春节已经过完。今天,我代表林业局党委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春节快乐!欢送大家回到山上的生产岗位上去,我们期待满载原条车陆续进贮木场,也期待你们的工作捷报!下面请大家上车,出发!”
“请局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工人们用洪亮的声音回应后,转身有序上车。当第一辆客运汽车开动时,林业局门口的鞭炮声响彻云霄……
杨群和张一碗放树,不知不觉已近中午,这时的他俩已经上了山脊,在阴坡继续采伐,蹚着厚厚的皑皑白雪向上走,透过密匝匝的树干空隙,才看见升起来的太阳,是那么明亮,顿时感觉身上多了几分温暖,心里也觉得敞亮起来。
“啊——”杨群高喊着。
“啊呵呵——”张一碗也高兴地喊着。
远处密林中集材J50拖拉机的马达在“嗡嗡”地轰鸣。装车场的绞盘机发出“哒哒”声,正在紧张有序地装原条。